金字塔原理第七章解读

金字塔原理第七章解读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我检讨,我之前说我们写文章不需要了解那么深入的逻辑推理,毕竟是写给大众看的,其实不然,这样是误人误己。

或许有的人看不出你的文章好坏,但是别人也很难领悟到你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知道你文章写得好坏的,或许他可以分析出你最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但是人家看你逻辑这么混乱,压根就不想看了,这样你也没有实现你表达的目的,因此,你以为的节省时间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这是与读者的一次无效沟通。

另外,你自己没把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完全表达出去,或许是自己脑子里本身就不清晰,又不愿意继续费脑筋把思路理清楚,觉得有个大概就行了,就用一些模糊的句子糊弄过去。思考的懒不能偷啊,每一次写作其实都是对自己逻辑的训练,而你偏偏就放弃了这次训练自己逻辑的好机会,这样写作下去也难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接下来我们学习的第7章概括各组思想,就是教我们在写作时如何逻辑思考,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既能帮助我们表达的时候思路清晰,又能在我们接收别人思想的时候,可以从混乱的思想中找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

首先,我们在概括各组思想,写总结句的时候要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比如:
该公司应当确定3个目标
该公司存在4个问题
我们建议进行5项改革
其实这些句子并没有概括其下一层次思想的精华,而只是说明了将要讨论的思想属于哪一类思想,写这种句子往往无法使读者了解我们想表达思想,但是我们偏偏喜欢写这样的句子,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舒服啊,但这种舒服是让读者不够舒服换来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那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用什么句子概括各组思想呢?这得看是概括什么语句了,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1

对行动性思想进行介绍、建立联系和总结概括,以说明采取某项行动的方式或某事运作的方式,很难,难在行动性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

一方面,由很多行动性思想组成的过程,可能包括一系列在不同层次上的独特的封闭体系,如图所示,但是我们在介绍行动的时候,都是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做,很容易就把不同层次的行动性语句混到一起了。

另一方面,当你罗列出了一些你认为实现某一目标应当采取的行动时,你必须先指出这些行动应当达到的结果,然后才能判断自己是否遗漏了任何行动。但是,行动可能达到的结果又取决于共同实施的具体行动。这种行动与结果的相互依赖性使你难以理顺自己的思路,尤其是当你准备说明一个包括许多步骤和阶段的流程时更是如此。

比如我上一章举的关于读书解决问题的例子,如果去掉实践这一步,我们能指出结果是借助书籍解决自己的问题吗?而要指出结果有需要参考采取的行动,行动又是不完整的。这样相互纠缠就很难理清了,更何况还有更复杂的情况。

虽然难,但还是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理顺思路、轻松表达的技巧:
1.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2.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3.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1.什么是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就是有某种明确的方式可以判断是否实现了这一结果。你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一个真实的人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从而了解他所能取得的结果,然后根据这一结果修改行动性思想的措辞。简单说,就是让别人看到你的语句之后,就知道你想让他做什么,并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做没做到位,结果是否实现都有衡量的标准。

比如我昨天举的例子,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在网上搜索相关书籍,看正规图书排行榜,从他人那获得推荐,当我完成这三步之后,能不能达到这个结果——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书籍,是不是可以再补充一步,打开相关购物APP搜索?

2.第二步倒是比较容易,就是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行动就是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上一章和这一章书上都有很多例子解释说明,如果要难,就是难在自己想象这个行动过程当中。

3.这一步是最难的,连作者也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只是给了我们两条规则衡量每一步思路:
(1)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2)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而且有这两条规则也不能保证我们肯定能完成正确的概括,后面是他举了一些例子演示他是怎么思考的,我看了他的举例,一方面是要靠自己大脑的想象力,有逻辑地推演结果,另一方面是要靠丰富的经验。

大家也不要有什么失望的,毕竟思考的逻辑这两章都是培养我们思考的技能,既然是技能,那就无他,唯手熟尔。即使有一些简便的技巧,也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所以大家保持一个合理的预期吧。

2

对于描述性思想通常可以用“原因”、“问题”或“结论”之类的单一名词表示,将此类思想分类的基础,是这些思想具有某种共性。按照共性分类还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是通过找出这些思想之间的共同点,证明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类,因而有理由将其与其他思想区分开。我们要做的第三步,是明确说明这些思想之间的共同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即要提出一个新的思想。至此,我们才能说完成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而要做到这几步,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2.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3.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1.要找共性,首先得有共性吧,如果这些语句符合以下要求,就说明这一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这里所说的“同一类”不是指完全相同,而是指属于同一范畴,或能够用同一个单一名词表示。如果这组句子的主语完全相同,你就要找出谓语之间的共性;如果谓语的动作或对象完全相同,你就要找出主语之间的共性;如果主语和谓语都不相同,你就要找出其隐含的意义之间的共性。

这个应该就很好理解,书上也有很恰当的例子,我就不多解释了。

2.其实就是把一堆思想分层(运用的也是寻找共性的方法),可能其中两三个思想又可以用更上一层的思想概括,另外的也是,这样下去十多个思想可能就划分为四五个更上一层的思想,这对我们最终的概括性思想很有帮助,同时这些思想结构清晰,也能帮助我们查漏补缺。

3.有时一些具有共性的句子所隐含的意义却难以被揭示出来。这时,就需要进行所谓的归纳跃进,以便将其隐含的意义明确呈现出来。这也是要用到前两步,然后才能发现一些隐藏的东西,比如有的其实没有共性,有的其实是行动性思想,当然,描述性思想也可以用时间顺序。总而言之,和前面一样,也是要多练。

从本章的讨论中,你可以了解到:不能简单地把一系列思想堆放在一起,并假定读者能够看出其中的意义。每一组思想都隐含着一个总结性的思想,这个思想能够呈现该组思想之间关系的本质。你应当首先使自己明确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向读者指明这种关系。进行任何一次分组时,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不列出其他思想?”对此的答案应当是:
●这些思想都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这些思想都是为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同时采取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产生的直接结果。

第二篇思考的逻辑就结束了,是不是感觉有些难,难是正常的,但这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理由,只要坚持住,经常训练自己的思考逻辑,你未来肯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毕竟这是一辈子都用得到的东西啊!
END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