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第六章解读

金字塔原理第六章解读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上一篇我们讲完演绎推理和逻辑推理之后,留下了一个伏笔还记得吗?就是说运用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掌握这两项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名词。
●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思想。

当时说这个以后会详细讲,确实,思考的逻辑总共两章,刚好培养这两项技能,今天我们学习的第六章其实就可以理解为,通过思考逻辑顺序帮助我们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只是更加深入了,因为还把留下的思想按照某种逻辑关系组织起来,所以有些难度,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本章还是分成三小节,分别是
时间顺序:确定前因后果
结构顺序: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程度顺序: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这3种逻辑顺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但是每一组思想中都必须至少存在一种逻辑顺序(因为这一组思想是要推导出一个结论的啊,而推导的过程就是我们逻辑分析的过程,既然是逻辑分析,那显然不是随随便便找了一组放上去的啊,而是有一个分析框架,而逻辑顺序就展现了你分组时进行的分析,如果没有,是不是说明你当初没有认真地分析呢?)。

因此,在写作时,你必须有意检查每一组思想中是否存在某种逻辑顺序。如果该组思想不存在任何一种逻辑顺序,那么显然这一分组有问题,你应运用逻辑分析框架的知识找出问题所在,简单说,就是你只要思考的时候逻辑清晰,那必然是有一个思考顺序的,这就对应着写作时同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在这里,有没有想起上一章张三家那个例子呢?它有逻辑顺序吗?)。

下面一一详细介绍逻辑顺序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检查自己的思路。

1

时间顺序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逻辑顺序,因为这种顺序是将思想分组时使用最广泛的。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等),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前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在罗列思想时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后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其思维中实际上已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

针对前一种情况,书上那个例子可能不大好理解,我另外举一个例子:
1.网上搜索相关书籍
2.从他人那获得推荐
3.看书籍的序言和目录
4.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书籍
5.看正规图书排行榜
6.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
7.写读书笔记
8.弄懂书中的内容
9.实践
10.借助书籍解决自己的问题

前九点可以组织到一起,作为第十点的下一层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可以,那么你就犯了第一种错误了,虽然看着前九点都跟第十点有关系,但是组织在一层并不一定适当。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因果关系错误,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提到的每一项行动,并想象一下采取每项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就可以判断你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这样就能检验出分组是否合理。

比如你看1、2、5,他行动的结果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购买适合自己的书籍,其他的类似,看目录、分析章节内容和写读书笔记都是为了弄懂书中内容这个结果,所以这就很清晰了啊,如图所示:

第二种错误,大家可以看一下书中的例子,很详细,看能不能自己也举一个例子出来(其实我上一个例子也能用在这里),可以的话,那就说明大家掌握好了哦。

2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你想象的“某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某事务”必须被合理地划分入不同的部分(不同的组)。

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就是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你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划分的时候记得要确认好使用什么划分原则,划分原则不统一就很可能无法满足上面两点要求。

划分好之后描述逻辑结构倒是很简单,一般是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部分,书中还讲了一个可采用时间顺序的例子,是原文作者在写作时想象到了读者看地图时用的的顺时针顺序,在描述地图时也采用了这一顺序。

看地图时是从左上角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进行,结合前面的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有没有发现结构顺序其实是按照我们人本身习惯性的观察顺序来的,大家写的时候,可别弄反了,就好像你看书的时候,那字印的,要你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看,想象一下,那习惯吗?

那怎么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呢?其实和时间顺序一样,首先把各思想提炼一下,分析各思想之间是否有一定的结构,最好是能画出结构图来,然后看是否完整,是否相称,最后就能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了,我们自己写也要这样检查思路是否有问题,否则有可能自己写得一塌糊涂,还自我感觉良好。。。

3

程度顺序(重要性顺序)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务所采用的顺序,如:3个问题、4个原因、5个因素等。表达者将思想简单罗列出来而缺乏深入思考的现象尤为严重。

关于分组书上讲的已经很清楚了,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

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比如一家公司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将其中三个问题列举出来,为了要和其他问题区分,可以指明这三个问题会影响公司生存。然后把最会影响公司生存的问题排在第一,第二重要的排在第二。

最好是从强到弱排序,当然,人们并不局限于根据思想具有的某个共同属性而将其分组,还会考虑这些思想是否源自同一个过程,或来自同一个结构,并据此将相似的思想分组,也就是时间顺序和结构顺序。

那么,怎么检查列举出来的一组思想是否恰当呢?要找到其分组的基础,看是否在同一层级,有可能某一个是其他几个归纳得到的,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能了解某一组思想真正想表达的思想观点。(文中举的例子也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平时在用的时候可能就不一定能那么好用了。。。)
1.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类别)。
2.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3.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学习这三种逻辑顺序是有点难,很难一次性完全搞懂,所以最好是多看几遍,一定要把三个概念完全搞清楚,因为这会影响到以后的表达,导致无法将自己的思想清晰、明白地呈现给读者,更糟的是,你可能根本就没有把握好自己思想的核心。这不仅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还说明你没有通过思考,发现所有应该发现的思想和观点。

END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