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逻辑
今天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笑来老师曾经说的话,即人人都应该学逻辑,逻辑不好的人干啥都干不好,这些话曾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多次提起,我也在心里觉得逻辑很重要,我要学逻辑,但书买来了,还没排到看的时候。。。
这次是真的要学逻辑了,我认同逻辑很重要,我应该学逻辑,这是正确的做法,但要付诸行动,还需要情感的驱动,下面我将从解决问题、沟通和学习三个方面,来让大家领略逻辑的美和用处。
刘润老师在《底层逻辑》讲流程、制度和系统的时候,提到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吧,这就是在用逻辑思维发现本质。经过我的深入发掘,我发现这和前面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
举个例子吧,某工厂的工人上班摸鱼,效率低,这是结果,而普通人只看到了这个表象,凭借着朴素的经验主义去解决问题——那我就不让他们摸鱼咯,然后用制度去约束大家不准摸鱼啊,甚至专门派人去监督。而优秀的人则会思考为什么?从原因上去改变,比如分析他们的做事流程,发现步骤之间可以优化,更加充分利用时间,或者发现可以减少人数配比,这些是在流程上优化。那顶级优秀的人会怎么做呢?会更加深入地洞察本质,从系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重新研究薪酬体系,更好地激励员工,这还不够,还可以在更大的系统中观察,把员工当成一个独立的变量,放在公司和生活这个大系统中,这样就能想到更多的解决方案,比如是不是员工心情不好啊,或者过于疲劳啊,或者没吃饱啊,或者观念有问题啊等等,这样经过验证之后,就可以从公司愿景、价值观、员工关系和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发现普通到顶级优秀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那么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答案是逻辑,普通人压根就没有什么逻辑,只看表象,根据经验和结果办事,这样下去,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难治,更不用说同样类型的错误还会反复犯。
而优秀的人呢?他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知道从因果关系入手,但是在这个层次的人看问题还是太局部了,要知道,因果链不过是系统的一小部分而已,这个逻辑思维强度能够找到造成结果的原因了,如果逻辑思维再强一点就应该能思考这几个问题,这个原因是造成结果的唯一原因吗?这个原因是造成结果的主要原因吗?
到这里,就已经快要接近顶级优秀的人了,逐渐将问题所涉及的变量所在的整个系统补充完整,而顶级优秀则是拥有顶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将很多的变量及连接关系分析得透透彻彻,一览无余,当然这里面也有高下之分,毕竟有的人构建的系统更加大,更加全面细致,甚至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吸纳更多的变量进入,或者与其他系统相连接。
想一想,自己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一个极端复杂的系统,点与线密密麻麻,凭借着顶尖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其抽丝剥茧,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自己面前被剥得“一丝不挂”,一览无余,各个部分内部外部按照自有规律有条不絮地运行着,自己随意触碰一下或多下,系统都会按照自己意想之中的方式变化着,运行着,那种感觉,多么得美妙。
脱不花老师的《沟通的方法》中,教给了我们如何积极回应不友好的人,其中讲了四种方法——换口径、换时间、换场合和换角色,而且还主动回答了我们可能的疑问——为什么要积极回应对方,即我们要把自己当成沟通高手,要求高一些,在沟通过程中,告诉自己“我是主持人”。
这里跟逻辑有什么关系呢?想问为什么,似乎别人已经回答了为什么,难道还要问为什么我要成为沟通高手吗?相信这个问出来,自己心里都有答案了。
我是这样从逻辑角度思考的——为什么脱不花老师把自己当作主持人,就一定要这样积极回应不友好的人吗?她是怎么思考出来的,基于什么样的逻辑体系?
经过深入思考,我感觉脱不花老师是基于长期主义和上善若水这样的体系所进行的思考和行动。
当同事找自己帮忙,而自己没时间之后,面对同事“哟,您现在可真是个大忙人呢!”这样的冷嘲热讽时,不是用“可不是,哪比得了您呢,每天都闲得没事干”怼回去,而是用“唉,我就佩服您这样的业务大拿,举重若轻,什么事儿到您手上都能很快解决”或“我手上的事大概今天能忙完,咱们约明天下午三点一起来对下你这个事,可以吗?”积极回应。
可见,她不想空逞口舌之利,前者固然能够在对话中占据上风,但也仅仅这一次而已,从长期来看,会增大同事的敌意,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麻烦,耽误自己更多时间精力,甚至直接造成损失,所以得不偿失,另一方面,用委婉的口气向对方说明,既可以安抚对方的情绪,也能让对方明白自己对其没有恶意,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包容的处事哲学,以前也有所理解,但是因为自己与别人谈话比较少,而且看别人谈话也少,更不要说这样的人很少,所以这一次才算真实体会到了它在现实中的应用与感受。
当领导开会要求全体双休日加班,询问是否有异议时,你有重要的事想要请假,不是直接在大会上提出,委婉也不行,而是跟领导私下里说,这样领导一般都会答应,而且不会对你有什么意见。
其实这也是一种长期主义,既请了假,又不让维护了公司形象,也给了领导面子,否则就算你有不得不请的理由,事后也会得罪领导,毕竟让领导不好过了,如果领导心胸狭窄,那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同时,这也让我想到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不仅仅是这一个例子,观察分析老师写的其他例子,都是这样的,总是能考虑对方的感受和利益,不伤人,用巧妙的语言化解那些可能在长期带来麻烦的沟通问题,当然,在这过程中,又始终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伤害,这才是脱不花老师说的沟通高手的形象,像足球场上的“中场发动机”,接住各方传来的球,又发出去。
每一次沟通都是放在时间长河中进行的,而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我们通过它积极地维护着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在不同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巧妙的言语只是表象,本质上还是背后的价值观或逻辑体系,这些基石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或世界的关系,从而表现出我们是如何与他人沟通的。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