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营销笔记》
读《营销笔记》
今天刚读了《营销笔记》的前言,深有感触,反思了挺长时间。
作者通过三个故事为我们总结了三个道理:
1.做什么事,不能基于美好的愿望,而是要基于能力和资源。
2.做营销,不能基于自己的视角和偏好,而是要基于顾客的视角和偏好。
3.做企业、做品牌,不能基于自己的利益去思考问题和行动,而是应该基于顾客的需求和利益去思考和行动。
仔细看看那些不成功甚至已经倒逼的企业,其原因大体可以归纳到这里的某一点或某几点。
比如常见的就是基于美好的愿望而去做,其实自己并没有相关的能力和资源,看看市面上有多少人被割韭菜就知道了,看到别人做某个赚钱,就觉得自己去做的话,也能赚钱,想的太好了,到头来还是要被现实打败。
当然,这并不是说看到某个风口可以赚钱,也不去碰,这又到了另一个极端了,刚好今晚听了文林分享的直播,里面就讲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视频号有个特别大的红利,当时普通人只要进去,随便搬运都能赚到钱,有的人甚至一个星期就靠搬运赚了几万块,但也有人迟迟没有行动,直到最近,还在问视频号赚钱吗?
从这两点来看,很多人失败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在美好的愿望上,而是没有自知之明,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资源却去做了,门槛低,自己能做的,却又没有去做,有些可惜。
其实某种程度,说的就是自己,视频号的红利我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了,甚至早到那个时候还没有短视频带货,但是自己并没有做短视频和直播的能力,也没有资源可以做成大V,更没有足够的耐心持续做下去。
而到了,今年的短视频带货红利,我也是敏锐地看到了,甚至还参加了小航海,都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了,但是依然没有做,这倒不是因为能力和资源的问题了,那个时候搬运就能赚钱了,但偏偏是基于自己的内心,还是脏不了这双手,就白白放弃了这个红利。
毕竟自己还有其他项目可以做嘛,而目前做的这个,貌似又犯了第一个常识,自己做阅读课这个项目是基于美好的愿望,但是自己有能力和资源吗?或许一年前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没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也在不停地增长,这样就慢慢够得着了。
但到底能不能够得着,还得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行,自己觉得并没有用,得回到第二个常识,要基于顾客的视角和偏好,我提供的产品能不能真的解决用户的需求?
因此,再回到一开始,我之所以说“某种程度,说的就是自己”,这个程度,其实就是自己并不是在某一个极端上,又或者说,并不是自己没有自知之明,甚至我在很早之前,也有想过,自己做不做的了,甚至能够感觉得到自己貌似犯了一个心理偏差——“我的更好”。
也就是当自己做某一个项目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要比自己没有入局之前或者外人对此的评价要高。但可惜的是,有的人,明明感觉到了自己在犯错,甚至已经犯了错了,还是自顾自地走下去。
不过还好,这个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总算到了可以成型的时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对他人的一个交代,我会尽力把这门课做好的,希望自己和用户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很大的成长,这就是我美好的愿望,至于有没有能力和资源,那应该快到检验的时候了吧。
对了,还有第三个道理,其实也是非常得有道理,只不过我担心有的人可能会误解作者的意思,完全站到了对立面,以为要只基于顾客的需求和利益去思考和行动,其实这两者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公司当然也是要盈利的,否则经营不下去了,那也是没有给顾客长期的利益嘛。
从作者的例子也看的出来,作者其实不希望个人和公司只顾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专业自媒体为了赚钱写软文,不顾读者的需求。其实他完全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正大光明地接广告,这样两方的需求和利益不都满足了吗?甚至长期下去,还能让双方都获益越来越多,而不至于销声匿迹。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