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长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长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怪事,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判断自己的性格,并学会在这种性格下如何去教育孩子,
首先《正面管教》介绍了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如图所示
这四种没有优劣之分,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拥有每一种取向的优点,而去除其缺点。例如,大多数人都希望对自己的生活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喜欢批评和羞辱。然而,以控制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比其他取向的人更难以忍受批评和羞辱。这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以控制为取向的人相信,能够避免批评和羞辱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控制。记住,这是一种个人的信念,而不是事实;在具有控制取向的人看来是批评和羞辱的情形,另一个人可能会付之一笑。这是一个感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控制别人通常不是以控制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关注的焦点。他们想要控制的是自己和局面,以获得安全感。然而,孩子们却容易将此理解为对他们的控制,并且可能会反抗。在一次“正面管教研讨会”上,一位妈妈拍着自己的脑门说:“现在我明白我的孩子们一直想要对我说什么了,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不顺从’了。”
很多人都想力争优秀(卓越),不愿意自己是个无意义和无足轻重的人。然而,以力争优秀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自己无足轻重和无意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注意,那些以力争优秀为己任的人,极少想要比别人优越。他们只是有一种错误信念,认为如果自己不是出类拔萃,自己就不够好,这往往导致孩子感到自己无能。另一位家长在研讨会上醒悟道:“我的老天。我老也弄不明白我儿子为什么对自己那么灰心。我不断对他说,只要他肯努力,就能做得更好。现在我才知道,越这样越让他觉得自己无能。我要学习,帮助他摆脱这种状况,要让他受到鼓励而不是丧失信心。”
每个人都想要安逸的生活,都希望能远离情感上、身体上的痛苦和压力。然而,避免痛苦和压力成了以安逸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最在意的、决定着他们的行为的事情。其他取向的人当然也不会为痛苦和压力而狂喜,但他们不会把避免痛苦和压力当作生活的第一要务。这种取向可能会导致孩子被宠坏,变得让人费心费力。正如一位妈妈说的那样:“天哪!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我老有那么大的压力。我从没教过孩子们如何自己照料自己,从没教过他们帮我做事。原来我把事情弄颠倒了。”很少有人喜欢被拒绝和孤立。然而,以取悦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在感到不安全时,会把免遭拒绝当作其行为的主旨和基础。这会导致别人占据优势,或被他们的不安全感搞得不胜其烦。正如一位爸爸所说:“难怪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感激我为他们的付出。我根本就没问过他们的想法。我只是想他们不领情、不体谅。现在我才知道,真正不体谅别人的是我自己,我从来没有问过他们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趣的是,由每一种取向促成的行为往往造成与初衷相反的结果。例如,一个试图取悦孩子的人可能讨不到好,因为他忘了查证这是否符合孩子的最大利益。想要安逸的人可能造成更多的压力,因为他们在当时避开了一些似乎会使他们不舒服的措施,但因为孩子只会提要求而不懂得合作,这些父母在将来会遇到更大的麻烦和压力。那些认为自己必须控制的人,往往会在孩子反叛时招致批评和羞辱;那些为了避免无意义的生活而力争优秀的人,可能得到最无意义的结果:他们的孩子已经形成了无能为力的感觉,或者会追随父母的脚步把一生都耗在证明自己上。
不论哪种生活态度取向,关键在于其主要动力是为了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然而,正像那些为了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做出错误努力的孩子会选择错误目的一样;大人也会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而适得其反。我们“行为不当”,并且会在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中造成疏远,而不是归属感和价值感。清醒的意识和良好的情绪能帮助我们超越这种适得其反的信念和行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对待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的生活。
那怎么好分辨自己是哪种生活态度取向呢?可以看一下下面四条:
·当我和自己周围的人都舒适的时候,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出现紧张、痛苦和压力时,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安逸型)
·当事情井然有序而且很有条理,并且我能控制自己和局面的时候,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我因为我认为自己应该知道或应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尴尬并被羞辱或被批评的时候,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控制型)
·当我能取悦别人并避免冲突而使我的生活充满快乐而不是困难时,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我感到被拒绝、被孤立或者不被人欣赏时,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取悦型)
·当我获得成功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时,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我觉得自己愚蠢、没价值、没有意义时,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力争优秀型)
在你有压力或感到不安时,以上描述中与你最符合的,就是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有压力时”是理解生活态度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没有压力时,我们不担心羞辱、拒绝、无意义或痛苦。当生活平静的时候,我们通常不会陷入童年时的决定、行为模式和信念中而不能自拔。只有当我们感觉到压力或者不安全时,我们才会陷入到自己生活态度取向的消极行为中。这些行为往往是我们和孩子产生权力之争的根源。
当然一般还有次级生活态度取向,毕竟人是很复杂的,我们现在主要是了解自己是什么生活态度取向,然后学习对应的教育孩子方法,如图所示:
以安逸为生活态度取向的大人的优点是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看到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的好处。他们的孩子或学生能学会享受简单生活中的快乐,并且“及时行乐”正面管教的技巧能够帮助这类成年人认识到,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过于宽容,因为这有时似乎更容易。追求安逸的人常常选择自由放任、娇纵的方式,这容易使孩子成为“被惯坏的小淘气鬼”,或者喜欢在教室里捣乱。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参与制订限制、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且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
从好的方面来说,以控制为取向的家长和老师们很擅长于教给孩子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坚韧、果断以及对规则和法律的尊重。正面管教的养育方法能帮助这类父母抑制他们对孩子过于严格以及控制过多的倾向。过度控制会招致孩子的反叛或抗拒,而无法鼓励孩子学习父母想教给他们的技能。如果这些大人能通过努力认识到自己对过度控制的需要,并且练习放手的技巧、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技巧、问启发式问题的技巧以及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做出决策的技巧,他们就会更有效。
从好的方面来说,取悦型家长和老师很善于帮助孩子们学会友善、体谅、互不侵犯的行为。他们通常是和事佬,因为他们想让每个人都开心,他们善于妥协并且经常会自愿帮助别人,他们会捍卫弱者。遗憾的是,当他们过于艰辛地去讨好孩子和配偶而给自己造成负担时(并且当别人没有相应的回报时),他们可能会怨恨或沮丧。被讨好的人可能也会感到怨恨,因为别人期待他们应该为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而心存感激,并且希望他们做出回报。正面管教可以帮助这些成年人抑制他们过于努力让每个人都开心的倾向。
如果取悦型的家长和老师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并且照顾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够给予更多,他们就会更有效。他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并且要教给孩子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感觉一样或者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受益无穷——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包括他们自己的需要对于培养相互尊重是至关紧要的。
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和老师可能非常善于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他们往往能判断出并鼓励优良品质,似乎有一套“激励卓越”的诀窍。然而,孩子们有时会把这看作“完美的唠叨”,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达到家长或老师的高期望。
正面管教技巧能帮助这类成年人抑制他们对孩子期望过离的倾向。家长期望过高,会导致孩子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而不是这些大人们想鼓励的成功渴望。如果力争优秀型的人能尽力抛开自己对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当然,是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什么对孩子更重要,记住做事情的“正确”方法不止有一种,并且确保将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传达给孩子,那么,他们就会更有效。
他们还应该学会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大好时机,并给孩子做出榜样;他们应该学会倾听并接受孩子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有时候,力争优秀型的人太注重最终结果,而完全忽略了过程中的喜悦。
这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书中的内容,已经写的很容易懂了,所以就直接摘抄过来了,只是去掉了例子,其实我还是建议大家去读书,另外前两章的班会和家庭会议我没有讲了,看起来挺西方的,可能很多老师家长甚至小孩不大习惯,但是我还是希望有兴趣去看看,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借鉴,甚至也可以尝试用班会和家庭会议的形式去管教小孩,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