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这一生

过好这一生

今天读完了《自学是门手艺》这本书,总得写点什么吧。巧了,笑来老师在最后讲到自学者所能经历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会一个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参考的技能”,其中就讲到了“我们只能把自己当作老师去教自己”。

这个观点我之前就有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居然已经有人说过了……

下面是我一年前写的一篇付费文章,里面的第三部分讲的就是“我为我师,良知为界”。前面还说“包含了不少市面上没看到的思想”,哈哈哈,可能那个时候见识得还是太少了……

?
?
现在再看了一遍,发现其实很多还是有人讲了的,有的没看到的,貌似也是自己换了一种说法,或者说有一种比较新的角度,比如我谈到了自己的领悟这(“修炼体系”)

?
?
当然,很多人都说,如果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不觉得傻逼的话,那么就说明自己没什么进步。但是我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还真没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有多傻逼,就是有些地方蛮有意思的,里面提到的思想我到现在还觉得是对的,并且现在还在践行的过程中。

当然还是有不少变化,就是离“玄幻世界”越来越远了,越来越融入这个“现实世界”了,甚至平时不刻意触发的话,已经不会出现修仙那些概念体系了。

最后再说一点具体点的,那就是预见未来那一块,还别说,那个时候,就看到了若隐若现的终局,至少现在的自己也还是朝着那个终局前进的,嗯,可以啊。

当然咯,现在的话,现在预见未来不是看最终局了,而是更短期一些的未来,比如十年,五年,一年后,在这些短期且复杂易变化的未来,自己还是比一年前的自己看得清楚一些。

昂,再回到本篇文章的主题和《自学是门手艺》这本书吧,其实我也一直在学“一个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以参考的技能”,那就是“过好这一生”(额,现在不大确定,这是不是属于没人带、没人教的技能),比较得抽象和宏观啊。

但用书中的理论来说,要将一门手艺达到非常高阶的境界,那就一定要对手艺“尊重与热爱”,而我想了想,貌似我最尊重与热爱的就是“过好这一生”了,因为我不管学习哪一个学科,哪一个领域,我都是把它们迁移到自己和自己的人生上,帮助“个人成长”。

之所以迁移到这,也是有几点原因的。一是我“重生”过,所以我非常珍惜自己这新的金贵的生命,我要这一生过得非常有价值、有意义。二是我“重生”后,我发现我不能随便听别人的人生建议,就比如我的家人,虽然他们都是我至亲的人,但是在我如何“过好这一生”方面,即使他们有心,但是也“无力”……我发现如果我一直听他们的建议和指导,我是没法“过好这一生”的。三是这人生是我的,也只有我自己清楚我要过的“好人生”是什么样子,我要对我的人生百分百负责,所以我只能依靠自己来指导自己如何“过好这一生”,但我可以通过模仿他人和学习知识,来提升自己“过好这一生”的技能。

关于什么是“好的人生”,其实我自己也不能下一个标准的定义,除了我在以前的文章第四部分提到的之外,这里再补充一点,那就是“体验”。我不会过一个单一乏味的人生,就像学生期间,我当惯了学霸之后,又想体会一下学渣是什么感觉,他们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话,也差不多,比如我体验够了贫穷的滋味是什么样的,那就去享受一下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比如享受久了单身的自由,那也要吃一吃恋爱的“苦”。

最后,再提一提如何“过好这一生”,通过以前的学习,我其实已经在很多很多的文章里提到了自己如何过好这一生了,为了过好这一生,我该做什么,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甚至是坚决不能做的,而我为了要配得上“过好这一生”,我又应该学习什么,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等等

这里就再讲一个通过阅读《自学是门手艺》而获得的关于人生的领悟,那就是“后悔”。

“后悔”是什么?本质上是对过去所做的或没做的事所感受到的损失的惋惜和痛苦,幻想改变。

注意,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过去”,后悔是要往后看的,那些行为是已经发生了的,人在现在这个阶段不会对自己未来或者现在的行为感到“后悔”。因为未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现在如果后悔了,那就不会去做那个令自己后悔的行为了,也就谈不上后悔了。

第二个是“感受”,也就是说“后悔”是一种主观感受而带来的主观感受(惋惜和痛苦,幻想改变),其实客观上那一件事未必是后悔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前面有两条门,甲走了左边的门,结果被碰到的疯狗咬了好几口,断了一条腿才出来,而他看到乙从右边的门出来毫发未损,且问了乙之后,乙回答也是“自己什么都没碰到”。这样甲就会后悔,为什么当时不走右边的门呢?实际上,右边的门里有一只老虎,只是刚好在睡觉,没有扑出来吃了路过的乙而已,选择右门的其实很多,但大部分早就出不来了。如果甲知道这个,甚至知道他那个时间进去刚好就会碰到饿了的老虎,那他就不会后悔了。因此,后悔是基于回顾自己脑中所了解和补充的有限信息,而引起的一种主观的关于选择之间对比的感受(至少两个选项,一个是自己选的,一个是自己没有选的)。

第三个是“损失”,注意,这个损失也是主观感受到的“损失”,可能实际确实有损失,但大小程度和主观并不一定一致。不管怎么说,“损失”就是后悔的根源所在,这是因为我们人天生就有“损失厌恶”的倾向。因此,在面对“损失”的时候,我们就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负面情绪,不管那“损失”还能不能改变,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回顾过去,如果没有感受到“损失”,那就不存在“后悔”,比如有一个抽奖的活动,甲抽到了一万块,非常得高兴,但是,当他看到其他奖都是一个亿(概率为99.9%),就很有可能感到后悔,之所以是“很有可能”,是因为要看甲是不是“觉得”自己应该也会抽到一个亿的,但是运气不好抽到了一万,如果通过对比,感受到了“损失”,那么甲就会有后悔情绪。

关于“后悔”,基本上是我们这一生无法避免的问题,因为我们回顾过去,总会发现自己有更好的“选择”,总会发现自己因为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而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能好好地调节的话,这样的情况还会越来越多。

甚至有很多我们意识到的可能避免的“后悔”,但最终还是成了后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根源就是我们“没有得到过”,所以我们“没有感受过那个东西的好处”,因此自然也不会感受到“损失”。

就比如说我自己吧,我就能意识到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很有可能会让以后的自己感到后悔。往大的说比如我没有做个事而没有赚到钱,其实那个事我老早就注意到了,但做与不做之间,就差一个薄膜,一戳就破,我只有戳破了,才能感受到现在怎么那么傻,明明……但是就……

往小的具体的说,就比如我写公众号文章,我没有注意到排版问题吗?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但是我一直就没有去改进这一件事,也就一直没有感受到排版能给我带来的好处,但是如果在未来我“真的”重视排版问题了(注意这个“真的”),而排版之后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那我就会“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把排版做好呢?

“后悔”这件事其实就是我们想要“过好这一生”,必须得面对的问题。那应该怎么去尽量减少自己后悔的频率和次数呢?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两方面调整。

一方面是心态,这要我们充分理解“后悔”这个概念,明白有的“后悔”是不应该的,接受“后悔”是人生必须有的,一路顺风或许也会产生后悔,学会从当时的自己看问题,或许那个时候自己也是有权衡利弊的,做出的也是自己认为的最优选择,只是受限于当时的信息和认知。

另一方面就是行动了。过去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也就只能通过调节心态,来消除或降低后悔情绪。未来还没来,可以预测,但那也是为现在的行为做铺垫。因此我们重要的还是做好现在的选择,应该在哪些方面投入时间行动。

这个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真的”很难衡量,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会给自己的未来造成多大的“损失”,而我们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做每一件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你怎么能完全确定做这件事就比那一件事机会成本小呢?而又怎么能完全确定不做那件事就比不做这件事在未来造成的“损失”更大呢?

后悔是要往回看的,“损失”是要过了很久之后才感受得到的,甚至有的我们一辈子过完了,都没有感受到过……

比如我们“未得到”什么,就感受不到他的好处,如果一辈子“未得到”,那就一辈子不会“感受”到“损失”,一辈子不会后悔。

因此,在当下进行选择和行动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考虑清楚,不仅仅是当下的利弊,还包括很久之后的利弊,然后,不管如何,都是存在概率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接受,自己做了大概率的事件,并没有得到大概率结果的情况。最后,我们最好是记录一下当时的思考和选择,以至于以后能够更好地接受,毕竟当初貌似也没“错”啊。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