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与问题解决
类比与问题解决
今天应该算是这个话题的尾声了,从一开始的灵感,开始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然后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和完善,慢慢地,就越来越合理,逐渐对我们行动有了具体的指导,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其实相对于这个思考的结果,我觉得思考的过程更为重要,因为他表示我们如果愿意多花时间去思考的话,肯定能想到很多别人没有想到的,但又对别人有用的地方,如果自己也能这样思考,那么在遇到灵感的时候,也能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地补充完善,使之运用于现实之中,从而改善生活。
回顾这个话题之初,那个时候还比较得模糊,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一些未经检验的猜想,甚至是臆想,这就很难保证其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深入进去,找到这些想法的内核或者是本质是什么?
在我们不断挖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运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然后这些知识相互理解或检验,因为一个知识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我们后来不就从类比解决问题中发现到了我们熟悉的点了吗——思维模型。
当这两点结合起来之后,又会促进我们加深对思维模型的理解,但理解归理解,这些都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是要思考学到的一个理论对我们的行动有什么指导意义,或者说学了这个理论之后,能够改变我们一些行为吗?再进一步,他能让我们的行动更高效吗?再进一步,他能具体地运用到哪些地方呢?
思考到这,能够可以指导我们行动已经可以了,但接下来其实还有更难的一步,那就是“行”,因为哪怕已经对行动有指导意义了,那不还是没有行动吗?只要没有行动,那就不会有结果,那就始终还是停留在“知”的层面上。。。。。。
从我的学习感受来看,其实很多道理我都懂了,甚至还能讲给别人听,但是呢,重复的次数太少了,还没有将其形成我的一个习惯,慢慢地,就会被遗忘,也不能说遗忘吧,算是半遗忘状态,就是别人跟你讲这个道理的时候,会说“咦,这个我之前看过”,但是当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却又在当时没有用出来,甚至哪怕不用别人讲,自己事后反思的时候,也会说一句“咦,我刚刚做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
所以,还是“知易行难”,这个东西似乎还真没有啥好的办法(这里的好,指的是什么见效快的办法),至少我是还没有发现,不过真要想做到,那我还真有一个“好”办法(这里的好,指对这个疑难杂症有很好的效果),那就是重复,经常去思考,去运用,去反思,再去运用,翻来覆去地运用,行动起来,这是死办法,但本身可能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我发现我用的好的理论,那都是我经常在用的那些理论,像有的用的少的,如果不是在某些场合下自己逼自己思考,是不能下意识地运用的。
因此,懂了吗?像类比解决问题得出的行动——对生活的中的事情建模,如何你觉得这个有用的话,那就经常去思考如何建模,并反复用在生活中,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我们下意识的一个行为,那我们还怕自己以后做事没有方法论,或者不够高效吗?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