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钓线图片价格,曳曳橥是什么意思

曳曳,◆1.飄動貌。○[唐][孟浩然]《行至汝墳寄盧徵君》詩:“曳曳半空裏,溶溶五色分。”○[宋][梅堯臣]《同玉汝謁裴如晦》詩:“逡巡冠帶出,青綬何曳曳!”◆2.遲緩貌。○[唐][元結]《說楚何惑王賦中》:“舒舒曳曳,若多醇酎而不知所制。”◆3.象聲詞。○[宋][歐陽修]《鳴蟬賦》:“四無雲以清天,雷曳曳其餘聲。”

白曳,◆白卷。喻胸無點墨。○[明][朱鼎]《玉鏡臺記?請婚》:“生來靠祖父,身不負犁鋤,肺腑藏白曳,形骸血肉軀。”

掣曳曳,◆牽引貌。

倒曳,◆亦作“倒拽”。◆倒拖;倒拉。○《北史?趙仲卿傳》:“微有不理者,[仲卿]輒召主掌撻其胸背,或解衣倒曳於荊棘中,時人謂之於菟。”○《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碌亂了半夜,[周三]背了包裹,倒拽上門,迤邐出北關門。”○《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眾皂隸一齊動手,把……那尼姑橫拖倒拽,捉將下來。”

頓曳(顿曳),◆牽引拖拉。頓,通“扽”。○《北齊書?司馬子如傳》:“若言有進退,少不合意,便令武士頓曳,白刃臨項。”

扶曳,◆攙扶着走。多指困頓貌。○[宋][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熹]已申省乞給假矣,雖欲聽[栗]鐫諭而扶曳供職,可乎?”[明][沈德符]《野獲編?內監?門豎償命》:“前任[泰興縣][龍鏜]者,以重貶行,鬱悒成病,扶曳出[廣渠門]。”○[清][姚鼐]《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先生亦喜其來,足疾未平,扶曳出與論文,每窮半夜。”

龜曳尾(龟曳尾),◆《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後遂用作典故,以“龜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北齊][劉晝]《新論?韜光》:“龜曳尾於[暘谷]之泥,則鑽灼之患不至。”○[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鵬背負天龜曳尾,雲泥不可得同遊。”

漢庭曳履,◆见“漢君識履”。

懷金曳紫,◆同“懷金垂紫”。○《魏书·薛安都田益宗等传论》:“田益宗蠻夷荒帥,翻然效款,終懷金曳紫,不其美歟!”

晃曳,◆搖晃。○[馮德英]《苦菜花》第六章:“一縷纖細的黑油煙,晃曳着升進黑暗的空間。”

蹇曳,◆跛行搖晃貌。○[宋]程俱《自寬吟戲效白樂天體》詩:“吾今雖抱病,蹇曳非頓委。時時扶杖行,積步可數里。”

陵曳,◆凌侮捶撻。○《宋書?蔡廓傳》:“帝每因朝宴,捶毆群臣,自驃騎大將軍[建安王][休仁]以下侍中[袁愍孫]等,咸見陵曳,唯[興宗]得免。”○《南史?宋建安王休仁傳》:“時帝狂悖無道,誅害群公,忌憚諸父,並聚之殿內,敺捶陵曳,無復人理。”

鳴玉曳履(鸣玉曳履),◆佩玉飾曳絲履。謂獲高官厚祿。○《新唐書?馬周傳》:“今超授高爵,與外廷朝會,騶豎倡子,鳴玉曳履,臣竊恥之。”

鳴玉曳組(鸣玉曳组),◆佩玉飾曳印組。謂任高官。○《新唐書?李綱傳》:“今新造天下,開太平之基,功臣賞未及遍,高才猶伏草茅,而先令舞胡鳴玉曳組,位五品,趨丹地,殆非創業垂統、貽子孫之道也。”

逆曳,◆謂受迫而不能按照正道行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司馬貞]索隱引[胡廣]曰:“逆曳,不得順隨道而行也。”

疲曳,◆1.衰老疲困。○《後漢書?馮衍傳下》:“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李賢]注:“曳,猶頓也。”○[宋][王安石]《乞退表》:“況于疲曳,加以瞀昏,若由昧冒而無慚,其必顛隮而不救。”◆2.指衰弱困頓。○[清][吳偉業]《送何省齋》詩:“我行感衰疾,腰腳增疲曳。”◆3.勞苦困頓。○《晉書?王述傳》:“又[江州]當泝流數千,供繼軍府,力役增倍,疲曳道路。”○《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元年》:“如此,非特我兵趨疾疲曳,有墮賊掩伏之虞,彼又將分兵擣虛以襲我矣。”

漂曳,◆飄擺,搖曳。○[碧野]《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一章:“剛從地層下涌出的泉水是溫熱的,水草滑油油,漂曳得像綠緞帶子。”○[碧野]《在江漢平原上》:“她的赤腳輕快地濺起浪花,踩在河底的細小卵石和漂曳的水草上,滑膩膩的。”

飄曳(飘曳),◆飄動搖曳。○[清][捧花生]《秦淮畫舫錄?劉二姊》:“皮媚色稱,如[漢]殿春柳,飄曳隨風。”○[碧野]《天山景物記》:“﹝馬匹﹞長長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就像許多飄曳的緞幅。”

棄甲曳兵(弃甲曳兵),◆1.丟掉鎧甲,拖着兵器。形容戰敗逃跑的狼狽相。○《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第一節:“敵棄甲曳兵,退至二道橋。”◆2.泛指失敗。比喻論爭失敗後的狼狽狀態。○[梁啟超]《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於是乎所謂國民總意說,不得不棄甲曳兵,設遯詞焉,而變為國民多數說。”○[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在《民報》堅決有力的進攻下,《新民叢報》終於棄甲曳兵、完全失敗,最後不得不宣告停刊。”

牽曳(牵曳),◆亦作“牽拽”。◆1.牽拉;拖帶。○《後漢書?申屠剛傳》:“尚書近臣,至乃捶撲牽曳於前,群臣莫敢正言。”○《宋書?謝靈運傳》:“今虛聲為罪,何酷如之……誠復內省不疚,而抱理莫申,是以牽曳疾病,束骸歸款。”○《法苑珠林》卷二一:“故遣迎上像,初在舉數人可舉,今加以壯夫數十,確不移處,後更足以事力輲車牽拽,僅得上船。”○《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汝便將木牛流馬口內舌頭扭轉,牛馬就不能行動……背後[魏]兵趕到,牽拽不動,扛抬不去。”◆2.猶牽制。○[宋][陳師道]《後山談叢》卷一:“令[魏能]……等漸那向東,傍城寨牽拽,如此則[契丹]必有後顧之憂,未敢輕議懸軍深入。”◆3.猶言東拉西扯。○[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扳今掉古,牽曳不休,令人不耐。”

驅曳(驱曳),◆驅逐、拉拽。○《南史?循吏傳?虞願》:“帝大怒,使人驅曳下殿,[愿]徐去無異客。”

屈曳,◆猶言屈伸進退。○[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體德秉真,審行居貞,屈曳蹈機,與世靡矜。”

容曳,◆1.遲疑不定貌。○[唐][王勃]《七夕賦》:“悲侵玉履,念起金鈿。儼歸裝而容曳,整還蓋而遷延。”◆2.寬鬆舒展貌。○[唐][李邕]《石賦》:“降神女之徜徉,拂仙衣之容曳。”○[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古之嬪擘纖而胸束,古之馬喙尖而腹細。古之臺閣竦峙,古之服飾容曳。故古畫非獨變態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3.起伏行進貌。○[唐][謝偃]《明河賦》:“歲入三秋,勢直千里,度龍駕而容曳,構鵲橋而迤邐。”

伸曳,◆引伸,調和。○《淮南子?本經訓》:“含吐陰陽,伸曳四時,紀綱八極,經緯六合。”○[高誘]注:“伸曳,猶伸引和調之。”

拖曳,◆亦作“拖拽”。◆1.牽引;拉扯。○《三國志?魏志?華佗傳》“無藥可服,以至於死”[裴松之]注引《華佗別傳》:“犬不能行,復令步人拖曳。”○[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襄陽始末》:“一應船隻並拖拽至[高頭]港口。”○《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王定]本不肯去,被[翠紅]拖拖拽拽扯進去坐了。”○[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十五:“他總是死抓住[翠花]那破爛的衣角兒,每前進一步,幾乎全靠娘的拖拽。”◆2.拉長。○[元][張可久]《落梅風?離情》套曲:“人孤零,愁萬結,南樓上雁聲拖拽。”◆3.拖延。○《舊唐書?裴度傳》:“或兩道招撫,逗留旬時;或遣[蔚州]行營,拖曳日月。”○《元典章?工部二?船隻》:“該客旅裝載茶貨車船,所在官司並不得拖拽。”◆4.猶奔走。○[宋][范仲淹]《奏乞指揮管設捉賊兵士》:“為宣命緊切,連夜拖拽,更致怨憤,逃走入賊中,其患愈大。”◆补证条目■牵引;拉扯。○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道士羅昭然……跨驢出街,墜驢而脚在鐙内,因拖曳而死也。”

心旌摇曳,◆见“心旌摇摇”。

熊經鳥曳(熊经鸟曳),◆同“熊經鳥申”。◆《弘明集?正誣論》:“且夫熊經鳥曳,導引吐納,輟黍稷而御英蕊,吸風露以代餱糧,俟此而壽,有待之倫也。”

沿曳,◆指沿江拉縴。○[唐][王昌齡]《出郴山口至疊石灣野人室中寄張十一》詩:“景開獨沿曳,響答隨興酬。”

豔曳(艳曳),◆1.艷麗飄逸。常形容美女的容態風姿。○[唐][薛用弱]《集异記?王渙之》:“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豔曳,都冶頗極。”○[唐][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絆惹舞人春豔曳,勾留醉客夜徘徊。”◆2.指落花飄揚。○[唐][張喬]《楊花落》詩:“此時可憐楊柳花,縈盈豔曳滿人家。”

搖曳(摇曳),◆1.亦作“搖拽”。晃蕩;飄蕩;搖動。○[南朝][宋][鮑照]《代櫂歌行》:“飂戾長風振,搖曳高帆舉。”○[唐][溫庭筠]《夢江南》詞:“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畫櫓聲搖拽,水聲嗚咽,蟬聲助凄切。”○《明史?外國傳四?呂宋》:“臣等驚魂搖曳,寢食不寧。”○[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裏搖曳着。”◆2.優游自得貌。○[唐][李白]《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詩之二:“功成拂衣去,搖曳滄洲傍。”

遙曳(遥曳),◆猶搖蕩。遙,通“搖”。○[晉][摯虞]《思游賦》:“匪時運其焉行兮,垂太虛而遙曳。”按,《晉書?摯虞傳》引此文作“搖曳”。○[元][黃溍]《題莫氏山莊圖》詩:“別作新亭供戲劇,青帘遙曳杏花中。”

曳白,◆1.卷紙空白,隻字未寫。謂考試交白卷。○《舊唐書?苗晉卿傳》:“[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樓]親試,登第者十無一二,而[奭]手持試紙,竟日不下一字,時謂之曳白。”事又見[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跡》、[前蜀][馬鑒]《續事始》。○[明][葉憲祖]《鸞鎞記?摧落》:“從教曳白自登科,饒咱製錦空延佇。”○[清][錢泳]《履園叢話?科第?元》:“至辛卯會試,[潘]首場,遇同鄉友抱病,擬曳白,[潘]勸力,且示以己作,囑其運化。”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士階條例》:“烏卷、曳白及燒損文卷者不錄。”◆2.比喻白色的雲氣或江水等。○[葉聖陶]《火災?義兒》:“一張山水畫的明信片,上面有蔥綠的叢樹,突兀的山石,藍碧的雲天,紆曲曳白的回泉,[義兒]從一個同學手裏得到了。”參見“曳練”。

曳兵棄甲(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丟掉鎧甲。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陳毅]《過汾河平原》詩:“丘貉古今同一慨,曳兵棄甲暗投降。”◆补证条目■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曳兵之計(曳兵之计),◆謂佯敗而逃,把敵人引入埋伏圈。○[郭希仁]《從戎紀略》:“[伯英]進兵甚猛,謹防中敵曳兵之計。”

曳柴,◆古代作戰用的一種詐敵方法。即以車曳柴起塵,造成眾軍奔馳的假象,以迷惑敵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杜預]注:“曳柴起塵,詐為眾走。”○[唐][劉禹錫]《望賦》:“審曳柴之虛警,破來鏑之先聲。”○《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杲卿》:“即傳檄[河]北,言王師二十萬入[土門],遣[郭仲邕]領百騎為先鋒,馳而南,曳柴揚塵,望者謂大軍至。”

曳掣,◆牽制。○[明][唐順之]《吏部郎中林東城墓志銘》:“君既長選事,益思薦進賢人,慎擇監司、守令,洗刷奉其職,然事有曳掣,或不能盡如所欲為。”

曳地,◆1.拖地。○《史記?孝文本紀》:“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朴,為天下先。”○《後漢書?輿服志上》:“建太常,十有二斿,九仞曳地。”○[王汶石]《少年突擊手》:“它([秦嶺])穿着一件曳地的裙,裙褶裏透出淡淡的青光。”◆2.倒臥在地。○[清]《十五貫?獄晤》:“料不似我[熊友蕙],這般郎當曳地囹圄歇。”

曳動(曳动),◆搖動,飄蕩。○[碧野]《在江漢平原上》:“那橫竿上懸繫的細繩在輕輕地曳動,那珠蚌在清水塘裏歷歷可見。”

曳綱(曳纲),◆拖曳網漁具的繩索。常用的有麻繩、棕繩、鋼絲繩等。

曳革,◆拖着鞋子。革,革履。○[清][黃景仁]《大雪登清風亭》詩:“曳革來幽亭,亭空澔虛白。”

曳光彈(曳光弹),◆一種尾部裝有能發光的化學藥劑的炮彈或槍彈。發射後發出紅、黃或白色的光。用於指示彈道和目標。

曳行,◆搖搖晃晃地行走。○[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四?杜亞歸》:“﹝[杜亞歸]﹞覺腹中攪戚不自安,曳行橋上,倚柱假寐。”○[章炳麟]《與人論文書》:“[復]([嚴復])辭雖飭,氣體比於制舉,若將所謂曳行作姿者也。”

曳剌,◆走卒;衙役。○《元典章?禮部六?僧道教門法規》:“各處僧道、衙門所設書吏、貼書、祇侯、曳剌人等,俱無定額。”○[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摺:“灑家是個曳剌,接相公來。”○[元][李五]《虎頭碑》第三摺:“他誤了限次,失了軍期,差幾個曳剌勾追。”按,《遼史?百官志二》:“走卒謂之拽剌。”

曳練(曳练),◆鋪開的白絹。常用以比喻白色的雲氣或江水。○[宋][司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巫山]高,[巫山]之高高不極,寒江西來曳練長。”

曳練椒房(曳练椒房),◆謂充當后妃。○[椒房],[漢]皇后所居的宮殿。○[明][王驥德]《男王后》第二摺:“敢忘大王一霎鮫鮹帳,便夢隨行蟻墜高崗,也索捧紅輪上,筭曳練[椒房],脫簪永巷,都依舊畫葫蘆樣。”

曳落河,◆[突厥語elaha]壯士,健兒。○《新唐書?房琯傳》:“[琯]雅自負,以天下為己任,然用兵本非所長。其佐[李揖]、[劉秩]等皆儒生,未嘗更軍旅,[琯]每詫曰:‘彼曳落河雖多,能當我[劉秩]乎?’”[清][黃遵憲]《香港感懷》詩之四:“盜喜逋逃藪,兵誇曳落河。”○[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安祿山]﹞收養[同羅]([鐵勒]的一部)、[奚]、[契丹]等部的降人八千餘,稱為曳落河。”

曳履,◆拖着鞋子。形容閑暇、從容。○[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殿庭捧日飄纓入,閣道看山曳履迴。”○[元][白樸]《梧桐雨》楔子:“四海承平無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劉師培]《文說》:“推之曳履歌商,聲若出於金石。”

曳撒,◆古代的一種戎裝。短袖或無袖者稱褲褶,長袖者稱曳撒。○[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褲褶,戎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下有橫摺,而下復豎摺之,若袖長則為曳撒……而士大夫宴會必衣曳撒,是以戎服為盛。”

曳瑟知林,◆義譯“杖林”。曳瑟知,梵語音譯,義云“杖”。佛教故事,傳說有婆羅門不信[釋迦]身長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羅門將杖端增長,佛身亦隨長,不可窮究,乃投杖而去,後遂生根成林。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按,[唐][慧立][彥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四稱此林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曳繩釣(曳绳钓),◆釣漁具的一種。由釣線、釣鉤、沉子等部分組成。釣鉤裝有真餌或假餌,由釣船拖曳前進,誘魚追食上鉤。常用以釣捕海洋中大型貪食性魚類。

曳尾,◆見“曳尾塗中”。

曳尾龜(曳尾龟),◆曳尾塗中之龜。比喻甘貧賤而全身者。○[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詩:“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宋][王禹偁]《謫居感事》詩:“兀兀拖腸鼠,悠悠曳尾龜。”參見“曳尾塗中”。

曳尾泥塗(曳尾泥涂),◆1.同“曳尾塗中”。○[宋][蘇轍]《和子瞻濠州七絕?逍遙臺》:“猖狂[戰國]古神仙,曳尾泥塗老更安。”○[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摺:“險些兒早狗烹錡釜,做不得脫穎囊錐,尚兀是曳尾泥塗。”○[郭沫若]《恢復?我看見那資本殺人》詩:“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兒五口,我只好還是曳尾於泥塗。”◆2.比喻卑鄙齷齪的行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葉伯芬]的曳尾泥塗,大都如此,這回事情,不過略表一二。”

曳尾塗中(曳尾涂中),◆1.典出《莊子?秋水》:“[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塗,污泥。比喻與其顯身揚名於廟堂之上而毀身滅性,不如過貧賤的隱居生活而得逍遙全身。○《三國志?蜀志?郤正傳》:“寧曳尾於塗中,穢濁世之休戚。”○[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故靈龜寧曳尾於塗中,而不願巾笥之寶;澤雉樂十步之啄,以違雞鶩之禍。”亦省作“曳尾”。○[宋][黃庭堅]《次韻文潛同游王舍人園》:“故作龜曳尾,頗深[漆園]方。”○[王先謙]《<莊子集解>序》:“余觀[莊生]甘曳尾之辱,卻為犧之聘,可謂塵埃富貴者也。”◆2.用以比喻苟且偷生。○[郁達夫]《毀家詩紀?<賀新郎>詞》:“欲返[江]東無面目,曳尾塗中當死。”

曳銜(曳衔),◆牽引連接。○《楚辭?天問》:“鴟龜曳銜,[鯀]何聽焉?”[聞一多]疏證:“曳謂牽引,銜謂連接,前者曳之,後者銜之,以相隨而行也;言鴟龜曳銜而行,[鯀]何得用其法以築隄哉?”

曳心,◆拴繫其心。猶控制。○[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夫[吳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獻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之。”

曳緒(曳绪),◆抽絲。比喻連續不斷。○[漢][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白鶴飛兮繭曳緒。”○[唐][谷神子]《博异志?劉方玄》:“俄而有歌者,歌音清細,若曳緒之不絕。”○[清][毛茂清]《齊天樂?絡緯》詞:“還疑春繭曳緒,引秋情暗起,宛轉千縷。”

曳引,◆拉,牽引。徐遲《祁連山下》:“那便是縴夫們的縴繩所曳引的《南人行舟圖》,被一個名叫[華爾納]的[美國]奸細盜竊去的。”

曳引機(曳引机),◆拖拉機。○[許杰]《枕木與土地》:“於是,我又和[陳望道]、[陳子展]兩位,談起了民主[東北],談起了[東北]的原始森林,談起了曳引機、收穫機。”

曳影,◆1.猶搖影。○[南朝][梁簡文帝]《三日侍宴林光殿曲水》詩:“風旗爭曳影,亭午共生陰。”◆2.神話傳說中的劍名。○[晉][王嘉]《拾遺記?顓頊》:“﹝[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剋伐。”

曳雲仙(曳云仙),◆**的別稱。○[唐][馮贄]《雲仙雜記?鳳窠群女》:“[姑臧]太守[張憲]號諸倡曰鳳窠群女,又曰團雲隊、曳雲仙。”

曳長(曳长),◆猶拉長。○[葉聖陶]《線下?橋上》:“[奚如]懶懶地說:‘在家裏整天睡覺,听聽曳長的蟬聲罷了。’”

曳踵,◆1.謂拖着腳後跟,使足不離地,小步行走。○《禮記?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孔穎達]疏:“踵謂足後跟也,謂將行之時,初舉足前,後曳足跟,行不離地。”○《新唐書?姚崇傳》:“[崇]它日朝,眾趨出,[崇]曳踵為有疾狀,帝召問之,對曰:‘臣損足。’”◆2.猶接踵。○[明][沈鯨]《雙珠記?人珠還合》:“數極時通往者復,苦盡甘來車曳踵。”

曳足,◆拖着足。○《後漢書?馬援傳》:“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為室,以避炎氣。賊每升險鼓譟,[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後常用為英勇將領的典實。○[金][元好問]《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之三:“焦頭無客知移突,曳足何人與共船?”[王闓運]《擬李鴻章陳苗事摺子》:“曳足土室,坐望鼓譟。”

曳組(曳组),◆猶佩印。古代佩印用組綬,因以曳組為佩印的代稱。○[前蜀][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但聞爭曳組,詎見學垂韁。”

衣不曳地,◆衣衫短小不能曳地。形容衣着樸素。○《漢書?文帝紀贊》:“﹝[文帝]﹞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朴,為天下先。”○《晉書?苻堅載記上》:“是秋,大旱,[堅]減膳徹懸,金玉綺繡皆散之戎士,後宮悉去羅紈,衣不曳地。”

引曳,◆牽拉。○[晉][葛洪]《抱樸子?疾謬》:“至搜索隱僻,就而引曳,亦怪事也。”

遊曳(游曳),◆猶飄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西望[佷山]諸嶺,重峰疊秀,青翠相臨,時有丹霞白雲,遊曳其上。”

簪星曳月,◆形容佩帶光彩耀眼。○[唐][褚載]《贈道士》詩:“簪星曳月下[蓬壺],曾見東皋種白榆。”○[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魚玄機》:“時京師諸宮女郎,皆清俊濟楚,簪星曳月,惟以吟詠自遣,[玄機]傑出,多見酬酢云。”

融融曳曳,◆同“融融洩洩”。◆[黃遠庸]《中日國民聯合之經過》:“各招待會中之記事,既已由本報別錄,不復具記,要之兩國國民之融融曳曳於一堂,於此諸會中實留一最大之紀念。”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