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女林媛,林媛广西理科状元

曾是高考状元!汶川地震后,她毅然弃美归国,如今成果领先国际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爱国之于铸造五千年历史的华夏儿女是岳飞笔下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亦是陆游缠绵病榻仍旧坚守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比起心存天下的他们来说,似乎现在的我们少了一份文能提笔定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磅礴,但中国人的赤子之心却永远不会被历史磨灭。

许多中国的高科技领域顶尖人才在学成后往往面临人才流失的现象,留学海外的人才在欧美强国的“利诱”下定居他国,在人才、技术、出口的多方面垄断下,中国科研之路步履维艰,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还是有一些人不忘根本,不求名利,只希望用自己的一身本领回报祖国的栽培,林媛就是众多归国科学家其中的一位。

一.弃美归国,投身灾难下的家乡重建

1973年,林媛出生在了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从小成绩优异的她在高考那一年以广西省理科状元的绝对实力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并一路深造到博士学位,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1999年毕业后她进入中科院工作,那时的她尚且不满30岁。不到30岁便进入中科院的她成为了众多青年科学家羡慕的对象,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前往美国休斯顿大学继续深造。

曾是高考状元!汶川地震后,她毅然弃美归国,如今成果领先国际

在专业的选择上,林媛考虑到国内微电子学领域研究基础薄弱,因此在休斯顿大学她选择从事了介电薄膜外延生长和界面控制的研究,并自此埋头苦读、潜心研究。最终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毕业后的她与大多数的留学生一样进入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攻读博士后,2006年林媛更上一层楼就任美国Intel公司封装测试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

此时的林媛始终醉心学术,从事微电子SI工艺和封装工艺集成方面的研究,十多年前的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较之发达强国不过就是蹒跚学步的孩童,在美国奋斗之余,三十多岁的林媛自始至终都惦念着祖国的一切。

曾是高考状元!汶川地震后,她毅然弃美归国,如今成果领先国际

直到2018年的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亲人、流离失所。灾情出现后的不久,林媛不顾朋友的劝阻,毅然放弃在美打拼多年的事业,踏上了回国的飞机。在看到满目疮痍的的灾区时,那一刻,林媛便更加坚定想要回到祖国,投身灾区重建与祖国微电子事业领域,同年决心归国的林媛入选教育部第九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二.成绩斐然,讲台与实验室的双料奉献

作为归国科学家,林媛来到了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在研究发明的同时站上讲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了新一代的年轻学子。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的林媛相继承担了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广泛好评,研究课题涉及无机柔性电子器件、碳基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研究、氧化物铁电和高介电集成薄膜的合成与器件应用等诸多方面,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林媛恪守着教书育人的本分,不藏私心,带领着后辈研究各种国际难题,均收获颇丰。“电路板软化”就是其中最难以攻克的版块,要知道“电路板软化”问题的倘若突破对医学、人类健康领域都有极大的成效。

在心脏病、早期冠心病等疾病的治愈过程中,24小时不间断地心电监测能够为诊疗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早年间的心电监测都需要在胸口绑一个很硬的盒子,携带不变,也十分突兀,但随着“电路板软化”项目的落实推进,轻而柔和的电路板就此代替了坚硬的盒子。

曾是高考状元!汶川地震后,她毅然弃美归国,如今成果领先国际

英国的《自然—电子学》杂志封面文章更是震惊地写到:“硬邦邦的电路板可以变得比绷带更柔更轻?”在质疑和惊叹中这项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研制的电路板最终问世。这种被称为“智能绷带”的新发明可以直接贴在皮肤上监测多种生理信号,除了在医学健康方面,还为健身产品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坚持创新,杜绝在新领域被“卡脖子”

中国的科技复兴之路起步晚,新领域面临难以开拓的窘境,在将困扰逐个击破后林媛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加打造高质量的氧化物薄膜这一难题。一改科研循规蹈矩的老路,林媛更擅长的是“剑走偏锋”,她利用化学溶剂沉淀的方法,配合热力学知识,再加以丰富的经验,利用水蒸气在薄膜制备领域开辟了新的补充氧元素的途径。除此之外,用双氧水浸泡金属基底等特殊方法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同。

这些新型技术解析了许多专业领域内的难点,为研究出更高性能的传感器奠定了基础。她和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参与出版多本学术著作,共被认证4项美国专利、16项中国专利,如今成果领先国际。

曾是高考状元!汶川地震后,她毅然弃美归国,如今成果领先国际

作为博士生导师的林媛还曾多次荣获四川省教育成果奖。专利、奖项、荣誉是对林媛科研工作的认同,对于这些身外之物林媛却十分淡然,她曾经表示无论是回国科研,还是教书育人,她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看到中国的科研道路不因被“卡脖子”而无奈暂停。

尽管时至今日国内后备人才储备量仍旧缺乏,但林媛的事迹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当代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参与国家的建设发展。榜样的力量无穷强大,半个世纪前,钱学森先生排除万难,不屑金钱,不惧恐吓,只为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为之奉献终生,行如此般代代相传的中国精神时时刻刻都在为今天的高速发展添砖加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始终相信会有千千万万个像林媛一样的人愿意回归故土,坚持本心,传承老一辈骨血里浸透的中国精神。

文/古凌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