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天河大厦,深圳天汇大厦
近日,中央对现阶段的城镇化有了新要求,“多中心发展”一词频频出现在高层文件中。
3月1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其中有一则表述引发关注: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坚持产城融合,完善郊区新城功能,实现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而在更早之前的2020年10月,《求是》杂志刊发最高层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指出: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
高层频频表态传递了一个重磅信号:大城市多中心发展,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流方向。
在此意义上,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大城市,即将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一次深刻的调整:
由「单中心」裂变为「多中心」。
01
上海、广州已经在行动。
2021年2月,上海《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举全市之力推动新城发展,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换句话说,上海在空间格局上即将「裂变」为六个城市:一个主城+五个新城,各有中心 、各自精彩。
而一向以“单中心”形象示外的广州,也终于迈出了「多中心」的步伐。
去年底,广州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计划放宽入户门槛,只要是全日制大专、28周岁内、特定七个区(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一年社保即可入户。
这波操作排除了中心四区,明显在为新城新区导流、为多中心布局做铺垫,这意味着过去以“越秀-天河”为基础设施配置中心和产业配置中心的格局悄然发生改变。
更直接的感触,来自上市公司、总部经济、甲级写字楼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0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到117家,而这些上市公司的分布,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度聚集在天河-越秀,越来越呈现出多中心分布的趋势。例如,黄埔区的A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天河,达到43家,占全市的37%。
数据来自:时代财经(统计时间截止2020年底)
总部经济方面,经广州发改委认定的580家总部企业,也越来越呈现出多中心布局的趋势:黄埔总部企业达到107家,反超越秀,而番禺、花都也反超荔湾,外围区的这种“逆袭”都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在广州想买或租高档写字楼,以前只能在越秀、天河北、珠江新城挑选,但现在呢,甲级写字楼遍地开花,除了上述板块,金融城、琶洲、鱼珠、万博,甚至南沙、花都都有非常优质的甲级写字楼供应。
甲级写字楼是承载高端产业的载体,从甲级写字楼的遍地开花可以看出,广州正由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裂变。
02
不过,多中心发展并非易事,城市开辟新区、投资基础设施、服务新增人口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地铁每修一公里,接近10个亿,每新建一所学校需要持续投入的经费至少几千万。有人测算过,在大城市的一些新城区,每增加一个常住人口,城市需要为之付出的综合成本超过100万元。
所以,多中心发展这种模式,很费钱,而且很需要战略眼光,如果判断失误,就会搞出一大批鬼城和睡城,给城市留下一个个伤疤和暗角。
过去30年,广州在造城运动中也踩过一些坑,但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天河北、珠江新城、琶洲、金融城、万博、鱼珠、明珠湾、花都中轴、新塘TOD都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商务新城,为广州今后的多中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盘点这些商务新城,有一个名字始终绕不开,它几乎踏准了广州每一轮城市扩张的节拍,对中央的新型城镇化思路、广州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表现出超强的洞察力、前瞻性和行动力。
这个名字叫做保利,是广州城建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它和广州的情缘之深,有如招商局之于深圳。通过以下一连串闪闪发亮的名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保利与广州这座城市高度的默契感。
天河北的中信大厦、珠江新城的保利中心、琶洲的保利世贸展览中心、金融城的保利南方财经大厦、天河智慧城的保利天汇、第二CBD(鱼珠)的保利鱼珠港、万博商务区的保利汉溪大都汇、新塘TOD的保利335、花都中轴的保利国际金融中心……
如上所示,个个都是大名鼎鼎的C位项目,在广州多中心拓展的历程中,它们功不可没。
03
值得一说的是,在很多新兴商务区,保利担当的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片区还是一片蛮荒时,就投入重金做开荒牛,而且能把这个“螃蟹”吃成标杆,成为区域发展的创领者和引路人。
例如,保利很早就洞悉广州“一江两岸”的基本脉络,于是提前占位,重仓琶洲、鱼珠、金融城,既助力了这些新兴商务区的发展,也享受到片区成熟之后的赋能。
以琶洲为例,本世纪初,广交会展馆酝酿从越秀老城搬至琶洲区域,面临投资大、融资难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保利一马当先,投入50多亿元,在琶洲会展区打造了50余万方的综合展览区,为广交会成功进驻琶洲贡献了力量。
除了展馆区,保利还在琶洲陆续打造了保利天幕、保利天悦等地标商业和住宅项目,如今连保利地产的总部都搬入琶洲,有人说“半壁琶洲保利造”,实不为过。
琶洲的崛起,一度让天河区都都感到威胁。当时有人说,天河之后,广州终于有了第二个世界级的高端商务区。
再举一例,2015年的鱼珠,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区域,目力所及只有废弃的码头、乱糟糟的厂房和建材市场。正是在这一年,保利决定进驻鱼珠做拓荒牛,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110万平的鱼珠港综合体。
保利进驻之后,鱼珠片区就像坐上了火箭,功能定位和市场关注度都直线上升,仅仅两年后,就从一个废弃码头变身为高大上的“第二CBD”。去年,鱼珠又被纳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区的版图,开始与琶洲正式过招,晋级粤港澳大湾区顶级圈层。
保利鱼珠港(效果图)
鱼珠的崛起,让广州的多中心格局越来越清晰,也让市场对广州的东进信心倍增。
在广州南拓的重要阵地——万博商圈,保利打造的保利汉溪大都汇,同样是片区内的创领者。如今,万博已汇聚微软、IBM、小米、虎牙、欢聚时代等龙头企业,有南CBD之称。
除了坚定地追随“东进”和“南拓”,保利还做出了拥抱“北优”的决定,在花都中轴区域打造了广州北首个5A级超甲写字楼:保利国际金融中心。
这个项目,让花都区的商务形象大幅提升,成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当然,保利给花都带来的不仅仅是几栋写字楼,还有配套先行的造城模式。
一般来说,传统规划从蓝图到落地,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保利却奉行配套先行原则,将市民广场、图书馆、城市展厅等公建配套先建好,直接跳过区域发展的“空窗期”。
花都保利国际金融中心(效果图)
几乎在保利进驻花都的同时,花都获批为华南地区首个绿色金融试验区。
除了在新城新区助力广州东进南拓,保利在最核心的天河,同样发挥到了创领者的效应。
在广州金融城起步区最核心的「金融方城」,保利打造的南方财经大厦,被定位为“南方财经数据中心”;在广州第三中轴风暴眼、天河智慧城的核心区,保利打造的天汇项目,更是全城瞩目。
广州国际金融城“金融方城”效果图
05
历数天河北、珠江新城、琶洲、金融城、鱼珠、万博、天河智慧城、花都中轴在过去20年的造城史,都能清晰地看到保利的名字,保利也因此表现出与这座城市共担风险、共享红利、共同成长的眼光与担当。
这些大刀阔斧的造城史,让“保利”两个字,散发出一种强烈的信号:有中心必有保利,有保利必是中心,跟着保利买买买,就是洞察先机、抢占先机。
20年造城史,还让保利焕发出一种种对“长期主义” 的追求,让保利在广州商办市场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就像在手机市场,苹果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在汽车市场,劳斯莱斯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当一种商品成为某种符号,就是市场给予它最高的褒奖。
这种符号价值,对广州的多中心发展有很大的助力效应。在广州很多商务区,保利因为体量大、产品好、圈层强,往往掌控着一个片区写字楼和商业的定价权,在相当程度上主导着一个商务区的价格体系。
对投资者来说,买入保利的产品,就等于吃下一颗定心丸。
这种认可度还直接体现在销售数据上:克而瑞数据显示,保利已经连续五年登顶广州商办市场的销冠。2020年,保利更是拿下年广州商办写字楼市场的双料销冠,成交面积达13.74万平方米,占全市27.2%,成交金额39.1亿元,占全市33.1%。
一个企业能够占据全市商办市场这么大的比重,在全市多个新兴商务区担当创领者角色,保利完全称得上广州商办市场的压舱石,以及广州多中心发展的最佳合伙人。
紧跟十四五规划,推动广州多中心发展,有理由相信,保利还会有更多探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