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茶可以天天喝吗(去黄茶可以天天喝吗)
黄茶,六大茶类里最尴尬的一大类,产量最低,普及面最窄,知道的人也最少,经常有人喝着黄茶来一句:“这绿茶还挺鲜的!”这些看起来都不足为奇,毕竟铁观音都经常被错认是绿茶,安吉白片想当然地被错归成白茶,把黄茶当成绿茶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黄茶这个茶类的茶品原本就不多,但说起黄茶,安徽才是黄茶的主产区,也是黄茶产量的主力军。尤其是安徽的西部(皖西地区),主产黄大茶和黄小茶。
安徽皖西,在茶叶的地理意义上特指六安,皖西黄茶指的就是采用六安市及毗邻的岳西县所辖行政区域内茶园所产的茶鲜叶按照黄茶加工工艺制成,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皖西黄茶不单单指一款茶,是皖西及岳西县黄茶的一个统称。
皖西黄茶由来已久,自明代起,随着炒青绿茶制法的逐渐发展完善,黄大茶、黄小茶等也相继出现。
明代·许次纾《茶疏》
"……然六安仍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好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这段话就包括了当时六安的产茶情况,茶叶的主销地、作用等,还提及了近似现代黄大茶工艺的茶叶制法,虽然当时看来是“仅供下食”,却是黄茶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块。
这时的人们还没有现代对黄茶这么明确的认知,包括“闷黄”工艺还不完善或者成型,从“不善制法”就可以看出,最初的黄茶其实算是瑕疵品,想想这一路走来也是起伏。
现在看皖西黄茶那是占下了黄茶界的半壁江山,说到底也离不开本地雄厚的产茶大军。据记载唐朝贞元年间(785-804年),当时的寿州,今天的六安市下辖寿县地区,光是制茶工人就达千数之多。《唐国史补》又载,唐代江淮间居民“什二、三以茶为业”,明朝的贡茶更是如火如荼,延续了三百多年。
话虽如此,那些活在光辉历史中的茶叶跟今天的主角黄茶并没有太大关系。这算下来,皖西黄茶等于是“傍了个大款”,只要时机一到它稍微冒泡就顺利出头了,水涨船高,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
皖西茶自古声名远扬,主要以内销为主,是长江以北地区的内销茶主产地,现在皖西的黄茶相比红绿茶产量虽然没有那么大,但也受到不少地区的欢迎,当地人们笑称黄大茶“古铜色,高火香,叶大能包盐,梗长能撑船。”虽然比较夸张,倒是生动形象地形容了黄大茶“粗枝大叶”的特点。
皖西黄茶历史悠久,自然是独具特色的,有机会还是要仔细品品的,你管它会不会被当成绿茶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