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柿子可以喝奶吗(吃柿子七大禁忌食物相克图)
•
精准客源
初冬,正是渭北旱塬火晶柿子成熟的季节。这悬挂在蓝天与黄土之间火红的柿子,最吸引人的不是味道,而是挂满光秃秃的树枝上、那一串串红而透亮的果实。
行走在上帝之手划出的一道道沟壑里,远远就能瞧见高处的坡顶上,东一棵、西一簇结满柿子的大树屹立在清冷的阳光下;倘若是从秦岭南边过来的串乡客,看着如此诱人的果实,大约是会兴奋地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绕上坡顶,近距离观赏黄土高坡上这独特的景象。而当他们瞧见黄土地上落满一片片红艳艳的柿子时,会顿生无限的感慨来。
其实,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早已见贯了这样的景象,他们好像既不好其色,也绝少食其味,任熟透的红柿子落满同样熟透的黄土地,任耀眼的果实全裸地高挂在同样全裸的枝头……
沟壑纵横的渭北旱塬,初冬时节已是满坡满梁的枯枝枯叶,不需要等到大雪覆盖、北风劲吹,在陕南人的眼中,这里已呈现出一派无限延展的苍凉。好在,远处的山村里不时传来过事的人家阵阵的唢呐与秦腔,才让人觉着从这厚厚的黄土层中、漫延出一股同样厚厚而又悠远的乡土气息,令人别有一番高昂的体验。
如今的大西北,山乡中存留的人口皆老弱,这火晶柿子虽然可口,如若不是规模化种植,也真值不了几个钱,辛辛苦苦一天打下的柿子,真够不了功夫钱,这便是它们自生自灭的原因所在,——好在残留在枝头的柿子,却成了在此地越冬的鸟儿们上好的冬季“口粮”;鸟儿在,来年的病虫害就减少了许多,——这无疑促成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北方民谚里说: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立冬”节令已过,这儿的柿子哪里只是红了皮,——尽管风霜与阳光为她抺上了一层厚厚的护肤霜,但仍然掩盖不住她们红得透亮的肌肤。
弯腰从地上随便捡起一个,褪去她轻薄的纱装,轻轻地一掰,柔软中带金丝的内瓤便会诱惑的呈现。有没有能咬锅盔的牙齿不重要,只要还能吸吮就万事大吉,那蜜甜、润滑的味道与感受瞬间便会直抵口腔与喉咙,——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残留的涩味。
这口感不同于家乡的大青柿子,却胜过家乡柿子的味道。
吃柿子是件轻松愉悦的事,犹如老少爷们天天从抖音短视频里送上的娱乐性福利;但看柿树、拍红柿,那得爬上高高的坡顶,还真有一种“望山跑死马”的感觉。
柿子树虽然耐寒,但她们仍然特别喜好温暖的怀抱,给点儿阳光就茁壮,再给点阳光就挂果;深秋的阳光,会让她们“红杏出墙”,初冬的煦日,又会将她们那令人不爽的涩涩口感全都分解,令其将成熟的热烈倾情溢出。
生长在沟坎、塬上的柿树,远远瞭望,以为及至便唾手可得,如囊中取物;好不容易嘘嘘而至,高大树冠上的火晶红柿却只能仰而视之,除了望树兴叹,要想解馋便只有爬树与折枝两种选择。
爬树?咱几个老胳膊老腿的,谁还会为吃几个柿子冒不测之风险。如今,对我们这帮老家伙而言,敢冒风险的事也剩不下几件,但摘柿子永远不在冒险之列。同行的老李是身体倍儿棒的,只见他脱掉了羽绒服,挽起了袖子,豪言状语一番之后,想想还有未尽的“革命事业”要完成,竟打起了退堂鼓:“球,少缠,还是拿杆杆敲到保险!”
树是不敢爬的,我们也只有先用手机拍一拍,传之朋友圈,给家乡的朋友展示一番这繁盛而诱人的火晶柿子。
中国是柿子的原产地,脚下的黄土高坡是其独特的品种——火晶柿子的老家,听说品相与质量犹以临潼为最佳。无论是深秋与初冬,行走在渭北高原的沟沟坎坎之间,红红的水晶柿子随处可见:色红如火,挂满枝头,晶莹光亮,皮薄无核,果肉蜜甜,有“晚秋佳果”之称;“红柿子”、“东方柿”是她的别名。
年末到西安品尝美食,据说回民巷中制作的“柿子饼”,属于不可多得上乘食品。记得上世纪70年代,汉中东大街锦里十字路口,有家回民开的甜食店,其制作柿子饼堪称一绝,是当时汉中著名的小吃。店家以柿肉与面粉相拌和,然后柔捏成粉色饼状,在油锅里煎炸,趁着出锅后不烫不凉时,口感当为最佳。虽然这种柿子饼用的品种不是水晶柿子,几十年过去依然让我难以忘怀,只可惜这美味佳肴如今已很难寻觅,仅成了一种舌尖上的记忆。
东拉西扯一番,可摘打柿子的环节是不能省略的。
爬不了树,又缺乏专用工具,折树枝敲打是唯一的选择。对于那些长在坡坎边的柿子树,尽管树枝在手也仍然无能为力的:站在坡坎之下,拿树枝够不着;站在坡坎之上,敲落的柿子不是捡不着,便是落地完全破裂;好在柿子树很多,总有适合我们能摘的一树在等待,只需用吃奶的劲儿敲击挂满红柿的树枝,状如冰雹的红柿子便会纷份下落:那些落在软土之上的尚可拾捡,若掉落于硬土之上的则全都体无完肤,只有视而弃之;有些不长眼的落柿,还会砸在头上、身上,只落下粘粘的红色斑痕……
最终,连打带捡,我们还是收获了两大袋红红的火晶柿下塬。“办法总比困难多”虽是一句鸡汤式名言,仅有豪迈地激励作用而已,但对于我们这群有过上山下乡光辉历史的群体而言,曾经的我们偷过菜、摸过鸡、打过狗,打几袋火晶柿子那都不事儿。这要放在当年,打什么打,直接砍树得了。
吸引人的不仅仅是两袋柿子,最重要还有数十张在灿烂的阳光下拍摄的精美照片,用不着精心挑选,随便点几张往朋友圈一放,可以想象:汉中的朋友们见之,不就剩下点赞与询问吗?
又岂止是点赞与询问,更有几个摄影发烧友见之,还未等我们返回汉中,他们已经背起像机、开上汽车,迫不急待地奔赴可以摘柿子、可以拍大片的渭北旱塬……
哈哈,毕竟吃过了渭北旱塬上免费的柿子,故而就写下几句如上所叙的相关文字来。
汉中俚语云:老婆婆吃柿子——捡软的捏。这话真不错,吃柿子就得捡软的,既香且甜。
(以下为附录的手机拍摄图片)
作者:日月明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