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翻译自退酤,洛阳伽蓝记杨衒之
杨衒之,生卒年不详。据《洛阳伽蓝记》自述;曾于北魏永安中为奉朝请,后为抚军司马,期城郡守,秘书监等职。《广弘明集》卷六载:“杨衒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捐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杨衒之主要著作今存有《洛阳伽蓝记》,此外,还有一篇名为《上东魏主启》的残文。
《洛阳伽蓝记》5卷,描述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40个大的佛寺建筑。其内容有北魏都城洛阳40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洛阳伽蓝记》记述了洛阳诸寺的兴废,杨衒之在序言中有曰:“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廖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通过杨衒之此书对洛阳佛寺盛衰的描写,可见当时都城的变迁和国家政治经济的今昔变化,此书具有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
《洛阳伽蓝记》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书中主要是对佛寺的描写,有的篇章写得精致,如其名篇《永宁寺》写道: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锁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其十二门二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此篇写佛寺中规模最大的永宁寺宝塔建筑结构及工艺,详尽而精细,其雄伟之状和金碧辉煌之工艺从篇中文字可想见,令人感慨当时佛教之盛和建筑艺术之高妙,作者自己即在文中赞叹道:“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永宁寺的构造形态和装饰工艺被描写得真实而细微,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完整而精美的九级浮图形象。此篇除了给人以佛寺建筑艺术的美感外,还令人感受到佛法无边的巨大威力和人们对佛事的莫大虔诚倾心,及昔日国家之盛况。
杨衒之对永宁寺的赞美从下段文字可以见之:“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目,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他借西域波斯僧达摩之赞叹夸耀永宁寺的伟大建筑艺术,于此可想见作者对永宁寺的壮美无比自豪。而他所写永宁寺的焚毁,则带着对繁华的失去和美的消亡的悲哀,如其记述:
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黑,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其年五月中,有人从东莱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至七月中,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使,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邺。
充满对故国王朝的盛衰之慨和对北魏极盛而衰的哀思。
杨衒之在佛寺建筑的描写外,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著名篇章如《开善寺》写寿丘里(即王子坊),《景明寺》写邢子才为寺碑文,《凝玄寺》写闻义里敦煌人宋云宅等。记述史事和传记不仅是客观记述,还于篇中寓有作者的议论之意。对北魏几个王侯生活的穷奢极欲、豪侈淫逸表示出暴露批判态度。此外,《洛阳伽蓝记》还记载了不少志怪、佛教故事,也保存了一些社会经济和文化史料。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是历史散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语言多整齐的句法,时有四六骈句,散句兼用,风格典丽清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曰:“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洛阳伽蓝记》的内容和艺术都代表着北朝文人风格特色,对后世散文、传记、小说之类文学体裁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