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生长激素可以报销吗(13岁打生长激素两年的效果)

段静远/文

长春高新、安科生物在两周内接连发布半年度业绩,两公司的业绩均实现了净利约50%的增长。而就在本月初,有媒体发文直指生长激素有被滥用或超适应症使用的苗头,让多家生长激素生产企业陷入舆论漩涡。此后一天,资本市场的狂风骤雨如期而至,长春高新跌停,一日内,市值跌去超过124亿元,安科生物同样大跌,当日股价下跌10.52%。

长春高新上半年成绩单“提早”近10天发布,或是希望以“双增”的业绩平息舆论风波和股价震荡,而相较于生长激素作为业绩主力的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的市场占有率尽管排名第二,却仅有13%,且生长激素并非营收支柱,公司业绩“按部就班”于19日晚间发布。

在二级市场,即便距离风波发生已经过去10余天,各家企业也在多个渠道回应并解释了质疑,但在近来的多轮调整中,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的股价依旧未能回到风波之前。而更加需要正视的是,医疗行业的一端连着资本市场,而另一端却是连着临床和患者,质疑声音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行业向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公立医院检测,民营门诊拿药”

“使用生长激素是很严格。”一生长激素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财经网说道,“我身边几个朋友家里有孩子想打,但最后不符合要求也没打上”。

财经网注意到,在多个互联网诊疗平台上都能看到不少家长咨询关于生长激素的相关情况的问题,想利用激素让孩子长高成为不少家庭所考虑的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生长激素虽被家长视为孩子长高的“万能药”,但在用药方面,医院却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财经网询问了一儿童医院副主任药师,对方告诉财经网,“生长激素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身材矮小的孩子都能打的,要有严格的适应症才可以使用”。

他解释说,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处方上面必须有上述提到的明确诊断,才能处方该药品,能够把上述疾病诊断明确的医院,并具备能做疾病评估、相关检查项目的(比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和后期治疗监测的能力,满足这些条件大多都是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了的儿科内分泌门诊或儿童保健科。

但据从业人士告诉财经网,目前检查开方和拿药注射通常分别是在公立医院和民营诊所两个地方。“公立医院存在药占比等限制,而且生长激素可能需要每天都注射,去大的医疗机构频繁就诊,医院也没有时间各种答疑解惑后续服务,而民营合作门诊布点多,方便大家拿药,所以目前一般多是在公立医院检测开方,之后去民营合作门诊拿药。”

上述儿童医院副主任药师也就这一现状阐释道,“如果在正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断明确,可以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如果孩子对药物不过敏,可以就近在有资质的正规的社区诊所或私立医院注射,后期熟练以后,也可以使用特殊的注射器在家自己注射。”

而一份来自企业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情况。在今年5月,一生长激素生产企业披露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其生长激素30%以下在公立医院销售,70%以上在其他合作医疗机构销售。

不难想象,虽然公立医院有着严格的制度要求,但民营医疗机构还是有可能因极大的利润铤而走险。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财经网指出,“虽然生长激素的滥用、超适应症使用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很难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在民营医院。”

其与国内另一儿科医生都有明确,目前生长激素属于完全自费项目,院内是不能报销的。且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生长激素的价格并不低,生长激素主要分为粉针、水针及长效水针三种剂型,数据显示,粉针治疗费用约2万元/年,水针治疗费用约6万元/年,长效水针治疗费用约20万元/年,“有利润可图就有可能产生漏洞和风险。”

上述专家还对财经网列举一个数据,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只有万分之一左右,按照近10年出生人口推算,全国每年新增患儿人数只有1000多人。“很难有现在这么大的需求量”,在他看来,生长激素由于管理比较严格,在公立医院一般不会乱用,但在民营医疗机构很难说。

一妇幼保健医院临床药学负责人对财经网指出,“民营医院建立相应科室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的,像治疗矮小症这样的涉及伦理学、医学的,转业性很强的医疗诊疗项目,应该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在科室设立的标准、设立的审批,以及设立后的考核上加强要求。”

行业享受高毛利,更多企业入局

“父母的焦虑”推高了市场需求,一组行业数据印证了行业的快速扩容,据全球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预计,2018-2030年中国生长激素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5.7%,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20亿元。快速扩大的市场和高集中度支撑起了一个享受着高毛利和高市值的行业,也产生了一家“东北药茅”——长春高新,和另一家上市公司安科生物。

长春高新旗下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是最早开发出生长激素的国产企业,该公司与另外两家国产药企安科生物、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生长激素市场。但在市场份额方面,长春高新则与另外另家生产企业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据IQVIA以及国元证券数据,2020年,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在国内生长激素药物领域占据78.39%的市场份额,安科生物市场占有率是13.95%。金赛药业甚至“挤掉”了跨国公司雪兰诺,金赛药业方面的一段表述是,“曾经跨国公司雪兰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35%开始不断下降,到2013年时仅剩10%,而到2014年季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金赛药业确实为长春高新贡献了过半的营收和超九成的净利。此次长春高新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37.88亿元,同比增长49.42%;实现净利润18.59亿元,同比64.60%。这就意味着金赛药业给长春高新贡献了约76%的营业收入和约96%的净利润。

财经网同时注意到,2021年业绩报告中,公司公布的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领域的毛利率在88%,尽管不及去年年报公布的92%,但依旧显示出这一领域的高毛利属性。

金赛药业是长春高新的利润奶牛也是股价“生长激素”,正在2019年底完成了对金赛药业的收购后,长春高新的股价一路上涨,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7日期间,近一年半的时间,其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累计涨幅近289%。

而金赛药业“背负”的还有三年的业绩对赌协议。在2019年长春高新收购金赛药业29.50%股权时,曾与交易对方创始人金磊、股东林殿海签下协议,到2021年是完成业绩考核的最后一年,加上此次半年报,金赛药业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年业绩对赌考核。

在生长激素药物领域紧随长春高新之后的国产企业就是安科生物,也是这次这场风波漩涡中心的另一家企业。生长激素是安科生物的重点管线,现有产品线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安苏萌”系列制剂。

安科生物最新于8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长效生长激素完成临床试验,目前生产线升级及部分验证工作已经完成,待全部验证工作完成后将进行报产。此外,2000万支生长激素生产线的现场动态核查工作也于7月底前完成。

此前,安科生物业绩表现并不算理想。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五成,2020年,尽管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但营收却出现微降。不过在8月19日发布的最新的2021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增长36.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50.27%。业绩增长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营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产品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带动了合并净利润指标的增长”。

和长春高新相似的是,安科生物的生长激素毛利率尽管也有轻微缩水,却依旧很高,财经网注意到,在2021年财报数据中有所体现,其生长激素所在产品类别毛利率超过了88%。

面对着高毛利和市场增速,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想要分得一杯羹,信息显示,天境生物、特宝生物、维昇药业等生长激素产品处于临床三期阶段,福安药业、通化东宝、仁和药业、亿帆医药等多家药企也开启了相关产品研发。

或许是大环境和行业格局的快速变化,头部企业也开始思考更多拓展的可能。除了在儿童矮小症等领域的治疗,实际上,生长激素药物的适应证也有扩大至成人群体使用的趋势。

8月5日,长春高新在一场电话及网络会议中提到,公司认为产品未来市场潜力较大,公司持续与顶尖专家合作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积极拓展医疗机构和专家覆盖,增强专家和患者的认知。例如重大的脑外伤、中风等有较大概率引起生长激素缺乏,通过相应合理治疗可以改善中风患者肌肉情况、提升运动能力等,改善其生活质量。后续公司也将积极推进生长激素产品未来在大龄女性备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抗衰老、医美等方面的合规应用。

财经网在此次长春高新的半年报中也看到了相关临床试验的进展公示,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增加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在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但值得思考的是,即便未来生长激素可以在更多领域开拓适应症,但无论何时“无病乱用药”都需要警惕。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