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静心助眠口服液的功效与说明,静心口服液为什么下架
11月10日,澳洲知名口服美容品牌Swisse正式签约艺人范冰冰为全新品牌大使,加码中国市场,这使得口服美容品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的确,如今的女性消费者会为哪些美容养颜“神器”疯狂打CALL?口服美容品恐怕正逐渐俘获她们的芳心。
据2016年的《美妆店消费者研究》表明,超过7成消费者食用过或考虑过食用口服美容品;近4成消费者对口服美容品认同度高,认为它与护肤品一样是必需品,这其中又有超过6成消费者食用口服美容品超过1年。
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中国消费者“内服养颜”的观念已初步形成。事实上,对于中国女性而言,口服美容品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从90年代的太太口服液、静心口服液,到千禧之年后强势进入中国的FANCL、一诺美等胶原蛋白饮品,再到近年市面上的纽西之谜、美素花饮、Swisse等果蔬提取汁/粉等,中国市场上从不缺少口服美容品牌。
细数下来,中国的口服美容品一直伴随着中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并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
那么,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口服美容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口服美容品能否成为化妆品专营店新的增长机会?
萌芽:中医原理是重要的突破口
中国“内服养颜”概念的产生始于“太太口服液”的上市。1992年,太太药业创始人朱保国买下女性保健口服液配方,取名“太太”,并成功推向市场。一年后,太太药业又对口服美容市场进行了细分,推出了静心助眠口服液、美容口服液等。
彼时,由于口服美容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较少见,因此,“太太口服液”一经上市就抢先占领了口服美容养颜产品的领导地位。
“太太口服液”的成功让许多制药企业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他们开始针对女性消费者研发了各种美容养颜产品,例如无限极的曾健口服液,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以及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九十年代,中国的口服美容风潮并没有兴起,多数产品的直接功效并非美容,而是调理身体。
因此,这些产品多以中医为理念,以中草药为基本研制原料,在功能上强调通过调节人的内部生理机制使人达到一种自然的美丽。例如太太口服液中含有首乌、当归等多种调理中药,可以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等。
然而,市场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即使经历一时的繁荣,终将会被打入冷宫。据了解,2001年6月,太太药业(健康元前身)在上交所上市,其药品在主营收入中占比超过77%,保健品则不足23%。
迈入千禧之年后,以”太太口服液”为代表的本土口服美容品牌基本被边缘化,就在这时,一股外来力量的强势注入,开启了中国口服美容市场新一轮的厮杀。
起步期:胶原蛋白的混战
2004年,日本品牌FANCL带着一支胶原蛋白饮品进入中国内地,很多女性这时第一次知道了胶原蛋白对皮肤养护的作用。随后,另外两大日系品牌资生堂和DHC的胶原蛋白产品快速跟进了中国大陆市场。
日系品牌在完成国内胶原蛋白市场第一波消费者教育的同时,亦开启了一个新的口服美容市场,在日系品牌之后,欧美品牌也蠢蠢欲动。
早在2002年,欧莱雅就联合雀巢推出一诺美胶原蛋白口服液,2011年一诺美正式进入中国,为中国女性带来口服美容新理念。在这期间,水芝澳、雅芳等也推出了自己的口服美容品,均以胶原蛋白饮品为主。
日系和欧美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厮杀,很快让中国企业嗅到了商机。2008年,Lumi、颜如玉等纷纷推出胶原蛋白口服液和胶原蛋白粉;2011年年初,丸美首次尝试口服美容产品,推出“三肽胶原紧致系列”产品;同年5月,养生堂胶原蛋白粉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国内胶原蛋白产品的生产厂家已有上百家,其中包括贵州百灵、东宝生物、东方海洋、汤臣倍健等多家上市公司。
可以看出,这时期的中国口服美容市场是由外资品牌为引导,本土品牌纷纷跟随效仿,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胶原蛋白,在功效上更多强调美容作用。
当然,急速膨胀的市场必然存在它的弊端,由于胶原蛋白口服市场缺乏行业标准,原料来源和价格体系混乱,很快就遭到了社会质疑与打击。
2013年8月,央视《焦点访谈》以“胶原蛋白的美丽神话”为题,质疑市场上部分胶原蛋白饮品的功效并对其生产成本进行披露。一时之间,不少胶原蛋白饮品的销售惨遭滑铁卢。
新兴成长期:回归“天然”理念
胶原蛋白的美丽神话落下神坛,新一轮的美容神话即将开启。
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2015年口服美容市场规模增长了31亿元,是前两年的2倍,相关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口服美容市场将步入高速发展期,2022年将达238亿元。
尽管胶原蛋白市场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影响口服美容市场的增长,一方面央视虽然大肆曝光胶原蛋白饮品的夸大宣传,但是品牌并没有收缩产品线,只在宣传上规避了夸张的美容功效。
另一方面,胶原蛋白市场的沉寂促使企业开始找寻其他代替品,这时,回归“天然”理念的呼声最为高涨。
2014年,清然以天然青梅为原料,向市场推出了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青梅精,这款主打天然理念的口服美容品虽然没有爆红,但也吸引了行业的关注。
一年后,天然口服美容市场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势头良好。2015年,随着跨境购物的带动,澳洲口服美容品牌Swisse开始走进中国消费者视野,良好的产品功效和KOL的大力带动,Swisse蔓越莓汁和维C泡腾片迅速在中国圈粉。
不过,此时的Swisse在中国并没有销售渠道,为了让中国消费更快速地买到产品,2016年3月8日Swisse在天猫开设旗舰店,加码中国市场。
除外资品牌外,本土品牌也动作频繁,抢占天然口服美容品市场。2016年美素花饮推出雪妍花养TM果味饮料和鲜梅玉露TM果味饮料;同年,纽西之谜也推出了65种果蔬发酵粉和10种果蔬汁。
为什么口服美容市场会经历这三大发展阶段?
从上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口服美容品每个阶段发展特点十分明显。
在萌芽时期,产品原料基本以中草药为主,对应功效上是调理身体;到起步期,胶原蛋白成为了主要原料,功效开直接始强调美容;后面的成长期,原料又多以植物为主,美容养颜则是主要的功效。
为什么中国市场的口服美容品会呈现这样的变化趋势?
第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同中国护肤品牌的发展一样,消费者始终是品牌发展背后的推手。
在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大多数女性对美丽的追求并不热衷。因此,调理身体的口服液更有市场,在调理身体上中医则更有成效。
千禧之年后,随着信息传播的发展,女性开始有了护肤意识,对美丽有了新的理解,因此催生出了口服美容品新的功效,并且这时期的市场是由外资品牌主导,“胶原蛋白”这个舶来品自然成了效仿的对象。
后来,经过胶原蛋白风波的影响,消费者也愈加理性,安全、天然成为了他们的新诉求,所以口服美容品也随之回归天然成分。
第二,口服美容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口服美容行业也一样。
早期口服品生产十分粗放,许多产品都是从中医药方发展而来的,例如太太口服液就是一个调理女性内分泌的中药方。
2000年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化,中国在科技上大步向前,中国企业可以自主从动物结缔组织中提取胶原蛋白,生产胶原蛋白饮品。
第三,护肤品牌延伸到口服美容品的必然结果。
据悉,许多口服美容品都是由护肤品牌延伸而来,例如FANCL、DHC、资生堂等都是日本知名的护肤品牌,美素、丸美则是中国一线护肤品牌。作为护肤品的补充产品,口服美容品强调美容养颜的功效自然不言而喻。
口服美容品适合在本土CS店卖吗?
多年以来,口服美容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在百货商场、超市、专业美容院以及电商等渠道。
而在化妆品专营店中,只有屈臣氏、万宁、莎莎等外资化妆品店开辟了口服美容品专区。中国拥有25年的口服美容品发展历史,但本土的CS店几乎都处于“不动”的状态,难道口服美容品不适合在本土CS店卖吗?
稍作分析,便不难理解为何本土CS店不敢“触碰”口服美容品。根据调查显示,本土CS门店有80%分布在三四线城市,消费人群对口服美容品的接受度并不高,且多数品牌价位偏高,也不符合当地的消费水平。
但如今这种本土CS店不卖口服美容品的状态可能被打破。Swisse全国药妆业务总监邢宇在采访时表示:“目前,美妆店刚经历过一阵零售寒冬,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它们需要新的品类去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门店的产品组合越复杂,差异化竞争力越强。”
因此,他认为,从产品毛利结构方面分析而言,护肤和彩妆等品类在美妆渠道已经形成红海竞争,“现在门店需要一种高毛利的、与现有产品没有冲突的产品,而口服美容品就是这样的产品”。
的确,对于陷入增长乏力的化妆品专营店来说,相比传统增加体验、彩妆的方法,目前正在向好发展的口服美容品类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此外,口服美容品发展到如今的阶段,更加崇尚天然理念,并且更加侧重美容功效,这一不仅更加贴合消费者的购物潮流,也与中国化妆品店的定位更加契合。
历经20余年的波荡起伏,中国的口服美容品新一轮的风云正在酝酿,这其中广阔的市场前景自不必多言,不过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需要行业人一步步奋勇前行。
特别提示:
为更好地满足化妆品代理商及零售商的找货需求,Swisse已入驻品观找货,有需求者可一键“召唤买手”,实现采购对接。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