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一季清华梁植,梁植现在做什么

大学不是亦步亦趋的地方,如果说真的想建巴比伦塔,那一定是从大学里开始酝酿的。与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学生以及中国人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弱的位置。同样的,如果说中国人缺乏人文素养、缺乏普世价值,对于人性美好的愿景还有所迟疑的话,那么根源就在于沟通太少,写作太少。能够敞亮地说理,能够接受他人的辩驳,能带有批判的眼光,这本是清华大学学子身上该有的印记。

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起点,而不是巅峰的波谷。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同时学校还计划到2020年,让这门课覆盖到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左一)与格非教授(左二)、彭刚教授

学生已经在中小学念了12年的语文课,现在上了大学再来开课教他们写作,有必要吗?小夏认为,非常有必要,而且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迫在眉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生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的现象。不少学生或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行文缺少逻辑,或只停留在拼凑他人观点、总结能力极差。而且这种现象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论文有畏惧心理。

网上一片怒赞声,一个开始重视学生写作水平的清华大学,更像世界一流大学了。更多人在瞧热闹:清华觉悟了,北大在哪里,其他高校跟不跟?

许多年前,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中,贼首葛大爷有句开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1世纪昂贵人才的武器库里,最趁手的装备应该有什么?写作,必须是其中之一

写作到底有多重要?写作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说理,可以激发一个人的雄辩,可以为今天总结,可以为明日准备。

我们的时代,信息爆炸、观点泛滥,能理性地想清楚问题、说清楚话、写清楚文章,是受过教育的人最低标准,现在成了高级要求。一个理性的国家,一定是建立在思维清晰、交流通畅的基础之上。

清华开设“写作与沟通”课,是几十年来,国人集体忽视阅读写作价值的结果,值得表扬,也充满无奈。

2017年,教育部评估专家对清华大学有一条评价:“学生思辨与交流表达能力需要提升。”这大概是清华开写作课直接的原因之一,其实,这其中还有更深的尴尬:清华的学生都是中学教育的精英产品。有统计数据,清华新生的语文平均成绩,都在120分以上。但是,开写作课的消息传出,记者采访清华学生,还有人在撇嘴:都上大学了,还要我上语文课。

这种奇怪的逻辑,其实很有市场。语文课不受待见已经很久了,阅读和写作已经刷题化了,一个这样长大的清华学生不能理解写作和沟通的价值,好像很正常的。习惯标准答案的脑袋,遇到思辨、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词,一定会有各种不适应和过敏反应。

高晓松在《奇葩说》里调侃过清华才子梁植,说清华学子不该把找工作当作要务。这段秀到底在不在谱上,不好细究,高晓松当时有段话说到很多人心里:

何谓名校?名校乃国之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

有很多人把清华当技校来上的,这段话,无论初衷如何,确实提气。

把这段话和清华要开的写作课归拢在一条逻辑线上:清华觉悟,开设“写作与沟通”课,不应该只想着提升学生未来择业时的竞争力。一所标志性的高校,终于可以代表高等教育重新认识写作的价值,让人们相信阅读和写作对这个国家的意义。

其他国家情况如何呢?阅读、写作与沟通是怎样的一个分量呢?

澳大利亚:大学设置大课和小型研讨课辅导学生写作 中学写作要求向大学靠拢

在澳大利亚的大学中,对于绝大部分非纯文科专业而言,不会专门设立一门写作课。但是,澳大利亚的大学老师们多多少少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一定的指导和规范。

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大学生而言,一些小型研讨课上,助教们会针对如何写论文,包括内容、文字规范和引用格式等,对不太熟悉的学生进行讲解。此外,很多小型研讨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负责安排学生分组作业,进行报告撰写或者是小组演讲。这一系列的课业活动其实也是一种提高写作的方式。

另外,澳大利亚在中学阶段,一些写作学习已经向大学写作的要求靠拢。很多中学的写作是让学生写观察报告、撰写小论文等,其行文格式和要求已经靠拢大学写作的要求。这就避免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只会写普通作文,而无法达到大学课业写作要求的问题。

而面向数量比例较大的海外留学生,澳大利亚大学的语言特训中心在为他们提供进入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的衔接英文课程时,也特别注重写作的提高,而不再是针对雅思托福的培训。这些语言中心的英文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学术英文作为课程名称,以课堂演讲以及小论文撰写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让海外留学生在进入澳大利亚大学课堂前,扎扎实实地打好专业化文章撰写的基本功。

南美洲:学校通过设立网络写作课、专门机构、本校或跨校研讨会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阿根廷是南美教育程度领先的国家。从最近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大学所做的一份调查看,阿根廷大学生写作水平并不乐观,只有40%的学生写作水平达到学校预期,而只有5%的学生有令人满意的写作水平。而在另外一个南美国家哥伦比亚情况也是如此。哥伦比亚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不佳让老师们很烦恼,写作的劣势通常要到大学才会凸显出来。

南美国家的教育人士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加开写作课。在阿根廷有很多高校设立网络写作课。这类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进行学习,学习时间计入学分。学校的宣传标语是“写作水平直接决定就业”,所以写作中心很吸引学生。此外,南美的高校还经常组织本校或者跨校的写作研讨会,主要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分析。这种实用性强的讨论也很受学生欢迎。

日本:部分大学入学就开始教授学术文章写作方法 部分大学开设特别讲座

在邻国日本,高校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也是下足了功夫。日本的全国统一高考中没有作文一项,这大概是因为日本人认为作文是个性化创作,无法用统一标准或者公共尺度进行判断。所以,统考中主要通过大量阅读理解检查学生水平,试题几乎是选择题。统考过后,考生需要去报考的学校参加入学考试。在这类考试中要求考生写作文的学校就非常多,形式主要是就某现象写出自己观点的议论文。

在日本找工作,招聘方一般会要求应聘者在应聘资料中提交有关应聘动机的小文章。这篇文章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应聘成功。根据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对有关录用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企业最重视的是应聘人员的沟通能力,比重达到80%。在重视合作精神、语言习惯含蓄的日本,沟通和理解能力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

细究清华大学这门“写作沟通课”,里面其实有不少门道:

是非文学性的写作课。训练的是理性、朴实、有逻辑地表达的能力。简言之,就是理性地说人话的能力。历史学家奥利弗·霍尔姆斯有句凶狠的论断:都铎时代轻浮的文风,酿成了斯图加特时代的暴乱。

强调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中国学生最大的缺陷之一,它的危害不止不会写议论文那么简单,一个民族不会瞬间陷入一种类宗教性的迷狂,首先要从这里开始培养。

小班讨论的教学方法。正经在向世界一流学校学习,先读,再讨论,然后把思想变成得体的写作。学生不再执着于记笔记,终于可以拿出自己的脑子来用。

由文学和历史学科的两位教授共同负责这门课,给学生提供逻辑、思辨最上乘的材料。可以想象,这门课的教材不会枯燥,文学和历史应该会成为核心的素材。这一点,是清华大学真的在靠近人文学教育的精神。

写作是把一切当作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的材料,人性幽微、历史纷扰,文字碎屑之下,掩藏的是人类对世界理性的认知。

最重要的,它是一门写作课,中国的学生在学校里终于要认真写作了。

在很小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要求爸爸给自己讲故事,这是人文学教育的开端。人在成长,只有很少的人留在这条路上,但对故事、对想象力、对世界的思考不会停止。

那些听过的、记下的故事,都在悄悄改变人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一个孩子最幸运的是,儿时,我们能一起听着故事长大;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回味这些故事,然后,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变成文字。这不是矫情,这是人类精神世界成长的过程,虽然缓慢,从来没停止过。

升学路上有人陪伴总是好的,轻轻家教厦门升学愿和您一起砥砺前行,如果您有不了解的升学疑难问题,小夏将在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进行分享?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