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一中分校,武陟河朔一中是公办还是民办
按:新乡市编码前四的中学,一中、二中、三中、四中,都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名校,不同的历史有不同的故事。一中自带红色基因,二中是天主教教会开办,三中由商人乡绅创办,四中最早办学的则是一个汉奸。当然了,经过了几十年不断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学校或继承、或发展、或脱胎换骨,都早已经成长为社会主义教书育人的新型学校。
01 一中
一中的前身严格讲应该就是“太行公立豫北联中”,有人说是成立于1940年的“河南省立新乡中学”,我认为是不恰当的,也是不严肃的。
太行公立豫北联中系1945年11月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县临淇镇建校。
当时抗日战争已结束,建校任务是我党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培养干部和青年学生。首任校长杨待甫、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杨蕴玉。学校设有干部中学班(简称干中班)普通中学班和师范班。干中班招收在职区干部,优秀村干部及干部家属,普通中学班招收高小毕业生和由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多师范班招收在职优秀青年教师,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共有学生250余人,教职工20人。当时在老解放区,学校设备极其简陋,学生劳动建校,架木板当课桌,垒砖堆当凳子,师生同睡地铺,生活相当艰苦,打柴挑薪,吃糠咽菜坚持学习。
1946年秋,国共停战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了保障安全,学校奉令迁到林县合涧镇上庄村,继续上课。
1947年3月学校大部师生参加了豫北战役,送军粮,抬担架,救伤员。战争结束后,班级作了调整,原中学班学生的转入师范班,有的参加了工作。还设五个干中班(培养区、村干部),三个师范班(培养小学教师),共有学生281名,教职工78名。
1948年3月太行行署命令,各联中一律按专署所在地命名,学校改名为太行公立第五联合中学。1948年10月经华北教育会议决定,各联中一律改为普通中学,干中班、师范班不再招生。
1949年2月又决定,将干中班改归安阳地委党校,中学班、师范班改为太行公立新乡中学。学校从1945年10月创办豫北联中开始到改为太行公立新乡中学止,共三年多的时间,毕业学生分配到党政机关的414人,参军的59 人,分配到财贸部门的67人,分配到高、初小当教师的34人。这些学生在解放战争各条战线上,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49年5月新乡解放,太行行署派人来新乡接收国民政府的“河南省立新乡中学”。
八月份太行公立新乡中学全部师生连同财产、图书等迁来本市,两校正式合并。校名仍为太行公立新乡中学,校址设在解放路中段路西。(没有查阅到具体地址,我猜是老五中,现在的二十二中所在地。有哪位知道详细,请在评论区告知。)
建国后,1949年10月平原省成立,校名改为平原省立新乡中学,学校迁到城内西大街文庙和小西街城隍庙。1951年搬到新校址南干道(现金穗大道)。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学校改归河南省教育厅领导,校名又改为“河南省新乡中学”。
1955年8月奉省教育厅令,校名又改为“河南省新乡市第一高级中学”。
1958年12月,新乡市改名为“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02 二中
1944年,二中的前身辅豫学校创立。
辅豫中学是1944年由美、德两国圣言会(天主教会中的一个团体)出资创办的。它和私立北京辅仁大学同属一个系统,“辅豫” 字乃取“辅仁”之辅,由于学校设在河南境内,故名“辅豫”,兼有“帮助河南,发展教育”之意。
1944年上半年,天主教新乡教区主教米干(美国人,国际间谍),从北京辅仁大学附属中学调德籍神甫舒德来到新乡筹办辅豫中学。最早临时在新开街一个天主教堂内上课,不久迁至城内西大街教会修女院(现六中位置)。女生部成立后,在东二条(现新源街)上课。1946年暑假后班次增多,城内西大街校舍己不适用,初中二年级在临时借用的原日本和尚庙(现新乡宾馆)上课。
1947年春,因豫北战役,新乡局势紧张,学校曾一度迁至郑州市郊岗杜天主教堂,男女校合并。以后校址几经变迁,于1949年8月,又迁回城内西大街原校址。
辅豫中学成立之初,即由创办人米干、舒德负责组成董事会,由13人组成。外国籍4人(美籍、德籍各2人),中国籍9人。天主教神甫刘心善为董事长,会址设在新开街天主教堂内。当时按规定外国人不能任校长,所以聘请蒋蕴章为校长。学校设“校务长”,由教会派外籍传教士担任。名义上是协助校长管理校务,而实际上独揽整个学校大权。
当时学校的经费大部分由天主教美、德两国圣言会筹措、募捐。此外还有:一、学田收入(抗战胜利后,农民将土地交给学校作为“学田”。1948年学校有学田10顷左右,年收租小麦5万多斤),二、学费收入(高中每生每学期交小麦150斤左右,初中每生每学期交120斤左右),三、校办副业收入(由教会出钱购卡车两辆,成立“辅豫汽车公司”,从事客货运输,收入作学校经费)。解放前新乡私立学校的学费,以辅豫中学为最高。
初中课程有:国文、英文(日伪时期设日语)、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童训,公民、党义、三民主义。 高中停开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美术,童训等科。增开生物、军训。1949年5月新乡解放后,停开了政治上反动的课程:公民、军训、童训,开设了马列主义政治课。
外国教会在中国办学,其最终目的都是和侵略分不开的。当时教育部规定,凡外国人捐资设立的学校不得以传播宗教为宗旨,学校课程须遵照部定标准,不得以宗教科目列入必修科。但教会方面在学校公开地、隐蔽地进行了大量的宗教活动。如每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一次宗教课,要求信教学生和望教学生参加。 学校设“经堂”,教会的重大节日全校放假,成立了“公教青年进行会”,组织反动组织“圣母军”,进行反动活动。
新乡解放后,取缔反动组织“圣母军”,解散了原董事会,聘请了德高望重、热心教育的知名人士为校董,学校的大权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1951年7月1日平原省人民政府下令接办了辅豫中学,改名为“平原省新乡市立中学”,彻底结束了这座帝国教会所办学校的历史。
1953年迁至和平路与北干道交叉口的东南隅,1956年为新乡市第一中学,1958年易名为新乡市第二中学。
- 03 三中
三中的前身曾是私立静泉中学(原在姜庄后街,现中同东路卫校),由新乡民族实业家王静澜、乡绅郭泉林创建于1930年,算是新乡最老的中学了。
静泉学校是取王静澜一个“静”字,取郭泉林的一个“泉”字,合起来为“静泉” 学校。
具体内容可以参阅我以前写的头条文章(点击链接→)《怎么把静泉学校、姜庄街小学、新乡卫校、新乡医学院串起来?》、《新乡人物 | 姜庄街一个算卦的成了静泉小学(现姜庄小学)校董》,此文不再赘述。
静泉中学一直办到解放后,1951年改为公办。1951年11月经平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市教育局接办, 搬至荣校路现址,1958年10月改为新乡市第三中学。
- 04 四中
四中的前身是三育中学、河朔中学。
“三育”中学,成立于日伪统治时期的1943年。当时伪新乡县商会会长路文甫以办“慈善事业”为由,用与伪一区区长王清涌、二区区长王修道合办的棉花行所赚的4万块钱创办。校名本定为“ 三义中学”,由于王清涌、王修道不愿出钱才改为三育,即:智、仁、勇。
三育”中学校址原是北关信记油房(位于北关街今东安巷以西),是由路文甫购置后,捐作校舍,总面积约4645平方米,房舍85间。日本投降后,改名河朔中学,又经校长郭文煊购买十多家民宅凑成的,有高有低,有大有小,连起来以后,成为院套院、房挨房、拐弯抹角、犬牙交错的“迷宫”,有的走道不能并行二人,全校的活动场地只有一个篮球场。教室、办公室的光线很暗,而且说话声、读书声互相干扰。
现在的四中(今十中北校区)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的。
三育中学在1944、1945两年各招收初中两个班,学生120余人,其中第一次招生免收学费。两年先后招聘教职员10余名。开设课程有国文、英文、日语、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当时日伪政府派日本教官进驻学校,干涉校政,推行奴化教育。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汉奸路文甫外逃,该校失去经济来源,无法继续开办。
1946年初,国民政府河南检察使郭仲隗(建国后曾任河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报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接收了战乱中已经瘫痪的三育中学,更名为“新乡县私立河朔中学”。郭仲隗早年曾在河南省武陟县河朔学堂读过书,当时因参加同盟会从事推清朝政府的革命活动, 清政府逮捕入狱。为纪念郭仲隗早年在河朔学堂的革命活动,因此得名。
河朔中学董事长为郭仲隗,首任校长郭文煊。郭在任职期间曾同情支持我党地下工作人员王锡璋(曾任新乡市市长,省教育厅厅长)、李毅之(曾任太行五专署专员)等同志的革命活动,为党为人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解放后被留用。
1948年该校开始招收高中学生一年级一个班。其时有初中一至三年级共计4个班, 180名学生,教职员13名,工友4名。开设有国文、数学、英文、理化、史地、公民、童子军等课程。
经费来源主要是:一、军阀孙殿英所赠黄金一百两。二、社会募捐一千块大洋。三、学生学费。初中生每人每学期交小麦60斤、高中交80斤。
那时候学校里还有一些伪党、团组织:国民党、三青团、青工队、锄奸小组、学生义勇队等,都很活跃。郭文瑄还在学校里学生中发展国民党员。
1949年5月新乡解放后,市军管会派干部进驻学校,取消了公民、童子军等课程。
1952年,由于学校财务枯竭、经费困难,在全体师生要求下,校董事会请求政府接办。经教育部批准,由平原省人民政府教育厅接办,改名为“新乡市第三初级中学”,校长仍由郭文煊兼任(郭此时任市文教局副局长,后历任局长、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等职。),1958年又更名为“新乡市第四中学”。
本文资料来源:《红旗区志》、《新华区志》、《新乡第一中学校史》、《风雨兼程七十年——新乡市四中校史》、李济民《新乡著名民主人士郭文煊和河朔中学》、查贺丰《辅豫中学》、张进杰《私立河朔中学》、刘玉敬、王铁夫《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