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玩攻略,甘肃敦煌旅游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跟着【最美敦煌】去旅行

| 本期敦煌攻略 |

想象敦煌 (蒲实)

敦煌石窟是敦煌学的根(张星云)

45窟:如何观看盛唐彩塑?(张星云)

61窟:《五台山图》,壁画上的地理与历史 (张星云)

85窟:十四幅经变画怎么看(张星云)

130窟:临摹的学问(薛芃)

172窟:常沙娜的敦煌记忆(薛芃)

220窟:供养人的使命和家族荣光(薛芃)

大英博物馆的10件敦煌珍品(张佳婧)

在榆林窟寻找西夏(宋诗婷)

修大佛的人(宋诗婷)

麦积山石窟:在“东方雕塑博物馆”漫游(丘濂)

不能忽略的麦积山壁画(丘濂)

吐蕃时期的敦煌,东西文化交汇的枢纽(陈璐)

摄影/撰文:黄宇

去敦煌飞机上,我观察着下面的地貌,飞机进入西部的中国后,土地开始变得荒凉贫瘠,飞过一段蜿蜒的黄河后,绿色出现了。远处的祁连山脉融化出的雪水河道,像千万条毛细血管分布在荒原,滋养出一条长长的绿洲,如横卧在戈壁中的一条绿腰带,又长又宽。戈壁和绿洲的界限十分明显,没有丝毫的过渡层次,像刀刻一样。我恍然大悟,小时候地理和历史课本中的河西走廊原来是这个样子,这分明是一条绿色走廊。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回忆着历史,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的月氏人,应该就生活在这一片绿洲,只不过两千多年前,这里应该还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一代代人戍边屯田,改造土地,草原才变成如今密布的田野。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飞机下降,又进入一片茫茫沙海,下面躺着一座绿色城市,这就是敦煌。看着窗外的敦煌城,荒漠和绿洲仅一线之隔,微妙脆弱但又顽强地维持了数千年的平衡。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进城出租车上,我好奇地观察着街上的人。在此之前,我对敦煌城市的印象全来自日本NHK电视台在八十年代拍的纪录片《莫高窟──美的全貌》。片子里,日本人称敦煌为“民族的熔炉”,电视画面里人们衣色朴素,但不失民族的特色和颜色,脸上也带着80年代特有的淳真笑脸。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敦煌莫高窟远看图

从两千多年前,汉朝把疆域和中原文明带入到河西走廊,开启了丝绸商贸后,这里就是古代的“沿海经济特区”,出国回国都得途经这里;汉朝崩溃后的混战,让佛教从西方传播过来慰藉乱世人心,开启了长达一千年的石窟开凿史。

在中原王朝的混乱时期,河西走廊反而相对安宁,吸引了不少文人大儒前来这里生活,中原和西域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创造了持续千年的艺术高峰;近代衰落后,经历了民国学者们的补救保护,新中国又开始了更大力度的保护,几代人耗在这里死磕,石窟开始慢慢恢复光彩。

来莫高窟的第一站,我们没有去参观景区,而是走进石窟对面的荒漠里。这里有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墓碑。常书鸿是清末达官后人,生于江南,留学法国,在那个时代是绝对的名流贵人。被敦煌壁画吸引到这里后,他被严重的文物损毁震惊,从此扎根在这片荒漠中,一方面带着工作人员清理修复石窟;另一方面还得与地方势力周旋,尽可能争取最大的保护。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敦煌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墓碑

民国是乱世,西北荒漠生活之艰苦可以想象,平时只能喝地下的盐碱水,冬天才能在河里凿冰喝一点好水,即便是周总理早就批示要保护,这里也只有到了八九十年代才陆续通电。早年工作人员大都有名校光环,光靠一腔热情,是撑不住这么多年的;但也只有用这股热情,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人在这里奋战了一辈子。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常书鸿在纪念馆里的塑像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早期常书鸿在敦煌的家

那个时代,大量学者名人被敦煌壁画吸引,其中最有代表的是张大千,当年他也是克服种种艰苦到达敦煌,怀着一颗朝圣的心来临摹。但或许张大千心里只有艺术,或许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张大千在一心追逐捕捉各个朝代的壁画真迹时,也造成损坏。在汲取了各代壁画的精华后,他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盛名——“五百年来第一人”。(徐悲鸿对张大千的称赞)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一望千年的石窟

相比之下,常书鸿也是留法的顶尖画家,虽然受于右任委派来保护敦煌,但作为一个好画家,天天守着壁画不临摹,却要去干些清风沙,修石窟,种树苗的工作,这种取舍不是谁都能经得起考验,但也更能赢得后人的尊敬。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常书鸿和早期工作人员种植的树苗为荒凉的莫高窟增添了不少绿意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早期敦煌工作人员的宿舍

在常墓旁边,是第二任院长段文杰夫妇墓,四周还散落着一些其它工作人员的墓。从墓碑向对面看去,穿过成排的树林,跟千年石窟遥遥相对。葬在这里,想必也是他们特意叮嘱和挑选的。看着墓碑上的生平介绍,人会发自内心的感动——有些事,没有使命感的驱使,是根本做不到的。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第二任院长段文杰夫妇墓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敦煌工作人员的墓碑

通过官网预约买好A类票之后,第二天来参观石窟。对莫高窟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比我去过的绝大多数景区都要干净,路面的显眼处几乎看不到垃圾杂物。石窟附近种了大量的树木绿植,灌溉的河水沿着地势逐层流过每一片种植区,树荫下根本感觉不到身处西北荒漠里。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敦煌景区

A类票可以参观8个石窟,由于要定期对石窟进行保护,每个季节对外开放的石窟是不同的。在室外不明显,当一群人进入石窟内部后,会明显感觉到室内空气因为人的呼吸变得湿润和浑浊。这种长时间游览参观对壁画的损害可想而知,在经过清末民初的大劫难后,现存的敦煌壁画太过珍贵,很难让艺术爱好者一次看过瘾。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莫高窟景区在旺季需要提前几天预约门票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修复莫高窟的壁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壁画修复人员将药水注入壁画进行粘贴修复

杂志里对很多未开放洞窟有详细介绍

【最美敦煌】

莫高窟参观完后,我租来一辆车,打算去附近一脉相承的榆林窟看看。两座石窟分布在不同的河边,都是从祁连山脉流下来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走现代交通方式要绕一大圈公路才到。按行政区域,榆林窟属瓜州境内,瓜州也是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

从敦煌开车向东沿高速行驶,路上可以看到不少古迹。开车离开敦煌后,会经过一片巨大的戈壁滩,想象着古代商队从敦煌向中原行进,经过戈壁后就会来到安西都护府城墙下,盖上通关文牒应该就算是正式入境了吧。在高速路南面的山脚下,还有一座废弃的古城墙,地图上查不到名字,旁边有处烽火台,应该是当年的驻军营地。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戈壁滩山脚下的古代城墙

北有匈奴,南有吐蕃,河西走廊这块绿洲里的老百姓生活真不轻松,但作为连接新疆的咽喉,这里也是商队往来最频繁的地区。这片土地从汉朝时,便建立了十里设一处驿站的传统,来传递中原王朝和西域诸国的信件和政令。两千多年前的工程量,放在今天也是个不敢想象的数字。

汉武帝虽然以穷兵黩武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但他开拓河西走廊的个人意志,深刻影响了之后整个中国的版图。在不同地方,不同历史时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大概是不一样的。在能够一望千年的地方,人的时空观会有点不一样。

高速公路快到瓜州出口时,我看到地图导航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地名——昆仑障。直觉告诉我,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于是沿着国道开了过去。绕过一个安静的村庄后进入戈壁,一座巨大的古城遗址轰然出现在眼前,场面之大前所未见。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六工城遗址

走到城墙下才看到,有一处文物保护牌,注明此处为六工城遗址,应该是汉朝建立的,唐代之后开始荒废。惊叹古人真是费了大心血,在戈壁里用夯土筑起了这样一座巨大城池,不远处的村子应该是古代屯田居民所建,平时种田,备战时就收起粮食进城守卫。我带着一瓶水,沿着城墙爬上缺口,有点迷茫,因为实在太大,我不知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在酷热的戈壁里这瓶水能撑多久。因为水源不够,有点遗憾没能好好打量这处遗迹。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六工城遗址一角

按导航继续向榆林窟行驶,又经过一片古城遗址,地图上叫“破城子”。汉代为广至县,唐代叫长乐县,如今隔壁的村庄依然沿用古名叫做长乐村。

沿国道行驶,地貌从戈壁转为山丘,转过了无数小山坡后,前面的公路豁然开朗,好像有一个巨大的石堆趴在路边荒漠里,开近一看才发现不是石堆,是巨大的雕塑。原来是清华美院的老师作品《大地之子》。不远处还有一个像白色海市蜃楼的建筑,是另一位艺术家创作,灵感来源于榆林窟的一幅壁画。戈壁里看到的这场景魔幻而有趣,给枯燥的荒漠旅行加入了不少调料。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大地之子》雕塑

如果在河西走廊的荒漠中,陆续加入更多的艺术创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中国辽阔的西部给了艺术家无数灵感,通过艺术创作再回馈在西北的土地上,让艺术爱好者来观光旅行,这会是一件多赢的事。美国的西部风景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和艺术,开启了好莱坞独一无二的西部片,中国的西部也能这样该多好。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取材于榆林窟壁画的当代作品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就回忆过,小时候她的父亲买了第一辆汽车,正好赶上美国的大基建时代,多条国家公路的贯通让她在一家人的汽车旅行中,第一次扩展了对美国国土的认知,是自己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事。

希望下一次来,荒漠里能看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吧,这里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好的实验田。

驱车往前,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高质量的国道旁还设了房车基地,这里的旅游基础建设之好让人惊讶。甘肃在我印象中,从来就不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地区,但不经意间这种进步的速度,还是非常让人震惊的。有些东西,亲眼见到的触动是很大的。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河西走廊上的美丽乡村

马路下的庄稼地里,还有成片觅食的骆驼,更远处隐约可见一座古代烽火台。我不小心在转盘处开错了路,走到路的尽头才发现来到了锁阳城遗址,只能说河西走廊的古迹实在太多。不远处有一座雕塑,走近看是唐代的薛仁贵雕像,雕塑下还有一首诗:“将军三箭定天山,将士长歌入汉关”——虽然诗写的极尽豪迈,但背后的那场战役却是残酷无比。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远处的汉长城遗迹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古代烽火台遗迹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薛仁贵雕像

这一路风景极好,近处是庄稼,远处是汉长城遗址,天边还能看到一点雪山的影子。土地和草场之肥沃,让人不敢相信这里是大西北,河西走廊真是富饶之地。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远处隐约可见的雪山,正是雪水滋润了这一路的绿洲

开了两个多小时车后,终于来到了榆林窟。虽跟莫高窟同属一脉,但榆林窟的景观更让人惊叹——设想下,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里,烈日暴晒让人精神萎靡,你枯燥地沿古道行走,突然低头一看,脚下是一片绿洲,雪水流过,榆树成林。沿着石梯走下去,极度干燥的空气逐渐变得湿润,呼吸感也舒服起来,无数的石窟在眼前出现。假如在古代,每个石窟前还有佛塔,风铃飘荡,僧人念经声传来,工匠在叮叮当当的开凿石窟,中原、粟特、波斯各色人牵着骆驼在附近休整补给,交换商品,远处的烽火台上还有成片的士兵巡逻,警惕着远方的长城下是否有匈奴或吐蕃骑兵前来洗劫财物。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榆林窟以西夏和唐代壁画为主

这时一个清瘦的僧人双手合十走过,旁边人悄悄议论这位从长安来的高僧,虽然他擅离长安是重罪,在沿途关卡都有可能被逮捕。但他无畏地一路向西苦行,以高明的佛法修为赢得了这一路百姓和贵族的尊重,偷偷开绿灯放行,还纷纷挽留这位大唐高僧在每处多歇几天,好给大家讲讲佛经,超度众生。这时一位体型干瘦,毛发浓密的胡人跟在身后,名叫石磐陀,已经跟随玄奘从安西都护府走了好远,他仰慕这位唐僧,要给他当徒弟,挑重担,去西天取经。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榆林窟的游客不多,比莫高窟要清净不少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榆林窟两岸还有不少封闭的洞窟,以及远处的烽火台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在榆林窟看夕阳,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这一切据传发生在榆林窟附近,被一位当地贵族看在眼里,他吩咐着手下画师把这个场景记录下来。过了若干年,这故事被广为流传,又过了好几百年,直到一位叫吴承恩的读书人写了本小说,叫西游记。令我困惑的是,那位毛发浓密的石磐陀,在书中究竟是沙僧,还是悟空。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暮色中的榆林窟

“十一”敦煌攻略 | 去河西走廊,看千年石窟

榆林窟的夜晚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

【推荐阅读】

莫高窟第85窟几乎集中了敦煌壁画的所有病害,敦煌人是如何修复它的?

敦煌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令人痛心,当初它们的发现在中国没有激起任何回响

大英博物馆里那些被外国探险家用低价获取、盗买的敦煌珍贵文物

敦煌莫高窟的供养人:是谁修建的这些洞窟?洞窟又是为谁而建的?

为什么要复制莫高窟里的壁画?它是如何被临摹出来的?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