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可以说多少字

“双减”下的赏析《一分钟》课例 感悟“字词句”教学

分享教师:通榆县瞻榆镇明德小学校 魏建华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并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 作。她的教育理念是“好的教育是慢的”,是潜移默化的。她喜爱古典文学,尤其是古诗古文,所以她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和小古文的积累,让古诗词唤醒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让经典诗文激励我们平凡的人生。

10月10日晚上19:30,我准时观看了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讲座——《事实性知识与概括性知识——析<一分钟>课例》。这个讲座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课例分析视角,从实践到理论,指导我们如何上好这样的课。

从讲座中,我收获颇丰。王老师先向我们介绍学习科学的三大原理的发现,总结出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来学习的;概括性知识具有强大的迁移力,学生必须经探究而持续建构对概括性知识的理解;结合学科内容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监控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

王老师强调,语文知识有两类:事实性知识和概括性知识。事实性知识重点是记住,记住这篇课文的内容、词语等具体的语文知识;概括性知识重点是探究,理解概括性知识和阅读方法策略并迁移运用(抽象的语文知识)。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教学事实性知识呢?

我的理解是:语文学科中与字词句单篇相关的知识点就是事实性知识。比如:字的音形义的识记,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运用,段落篇章的理解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写作相关知识的了解。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识记。需要巧妙的方法,更需要刻意的足量的练习。特别是关于母语发音的练习,以及汉字书写的练习,不超量的情况下,反复练习,有利于形成肌肉记忆,为后期的理解运用做自动化提取的铺垫。

第二步:理解。学习过程中,巧妙练习联结力、提问力、图像化力、推测力和转化力五大阅读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新知。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为例,在理解诗题时,出示一幅图即用一把剪刀正在剪衣服,请同学们猜猜是题目当中的哪个字,有的同学说是“初”字。追问:“为什么猜是‘初’字,你是怎么想的?”孩子们说出来理由,图上的衣服就是‘初’的衣字旁,剪刀就代表刀字。同学们进而理解了初的本义是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再问:“那在题目中‘初’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接着一下子就说出来是“刚开始”的意思。学到“潋滟”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构造,学生会说带“氵”的字与水有关,书中注释又告诉我们“潋滟”指的是波光闪动的样子。“滟”是一个形声字,“氵”是它的形旁,“艳”是它的声旁。出示“滟”字的字理,让学生观察“艳”字的形义。通过观察,学生了解“艳”指的是色彩鲜明,通常指美女。晴天的西湖波光闪动,就如西施般美丽,所以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然后用课件展示晴天时西湖湖面的景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潋滟”的样子。

第三步:运用。以“憧憬”这个词语为例,当学生们大概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可以设置几个情境,让学生进行运用。最后脱离情境,用上“憧憬”这个词语,自己写句子。为了打开学生思维,还要进行分享,老师进行点拨。

王老师的讲座使我对事实性知识和概括性知识有所了解,对我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以致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双减”下的赏析《一分钟》课例 感悟“字词句”教学

“双减”下的赏析《一分钟》课例 感悟“字词句”教学

“双减”下的赏析《一分钟》课例 感悟“字词句”教学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